![]()
新生儿的降临,带来无尽喜悦,可护理新生儿却是门大学问。即便有经验的家长,也不一定知道下面这 8 条护理建议,快来一起看看,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皮肤护理
1. 避免过度清洁:新生儿皮肤娇嫩,新陈代谢快,皮肤表面会有一层油脂保护。过度洗澡或使用强力清洁产品,易破坏这层天然屏障,引发皮肤干燥、过敏等问题。建议每周洗澡 2 - 3 次即可,使用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沐浴产品。
2. 褶皱处护理:新生儿的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等褶皱部位,因皮肤相互摩擦且易出汗,易发红、破损。每次洗澡后,要用柔软的毛巾轻轻蘸干这些部位,保持干爽,还可适当涂抹一些婴儿专用的护臀膏或润肤霜,但注意不要涂得太厚。
脐带护理
1. 保持干燥与清洁:脐带残端未脱落前,要保持其干燥和清洁。给宝宝洗澡时,可使用肚脐贴保护脐带部位,避免沾水。若不慎沾水,需立即用干净的棉签蘸干,再用碘伏从脐带根部由内向外环形消毒,每天 1 - 2 次。
2. 观察脐带变化:密切留意脐带残端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脐带会在出生后 1 - 2 周内自然脱落。若发现脐带有渗血、渗液、异味或周围皮肤发红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睡眠护理
1. 选择合适睡姿:新生儿睡觉时,建议采取仰卧位,可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但长时间仰卧可能导致宝宝头型睡偏,可在宝宝清醒时,让其适当趴着,锻炼颈部肌肉,同时定时给宝宝更换头的朝向。
2. 营造睡眠环境:新生儿需要充足睡眠,要为其营造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睡眠环境。室温保持在 22 - 24℃,湿度在 50% - 60%。避免在宝宝睡觉时大声喧哗或频繁打扰,可使用白噪音机,播放轻柔声音,帮助宝宝入睡。
喂养护理
1. 按需喂养:新生儿胃容量小,喂养应按需进行,不必严格按照时间间隔。宝宝饿了会有一些信号,如觅食、吸吮手指、发出轻微哭声等,家长要及时回应。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 2 - 3 小时喂一次;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根据宝宝食量调整间隔时间。
2. 防止呛奶:喂奶时要注意姿势,母乳喂养时,妈妈应将宝宝斜抱在怀里,宝宝头部略高于身体;奶瓶喂养时,奶瓶要倾斜,使奶嘴中始终充满奶液,避免宝宝吸入空气。喂完奶后,将宝宝竖着抱起来,轻拍背部,让宝宝打嗝,排出胃内空气,防止吐奶、呛奶。
口腔护理
1. 清洁口腔黏膜: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易受损。每次喂奶后,可喂宝宝少量温水,冲洗口腔内残留奶液。也可用干净的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宝宝牙龈和口腔黏膜,保持口腔清洁,但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损伤口腔。
2. 避免擦拭舌苔:有些家长看到宝宝舌苔厚,就想用纱布擦拭。其实,宝宝舌苔厚可能是正常现象,过度擦拭易损伤宝宝味蕾和口腔黏膜,引发感染。只要宝宝吃奶、精神状态正常,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眼部护理
1. 注意眼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浸湿的干净毛巾或棉球,从宝宝内眼角向外眼角轻轻擦拭,清除眼屎等分泌物。如果宝宝眼屎较多或眼睛发红,可能是眼部感染,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用药。
2. 避免强光刺激:新生儿眼睛尚未发育完全,要避免强光直射宝宝眼睛。带宝宝外出时,可给宝宝戴上遮阳帽,室内灯光也不宜过强,保护宝宝视力发育。
耳部护理
1. 防止耳部进水:给宝宝洗澡或洗头时,要注意防止水流入耳朵。可以用手轻轻按住宝宝耳朵,使其贴合头部,避免水进入耳道。若不慎进水,可将宝宝头部偏向进水一侧,让水流出来,再用干净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但不要深入耳道内部。
2. 观察耳部情况:平时要留意宝宝耳部有无异常分泌物、异味或宝宝有无频繁抓耳、哭闹等情况。若发现耳部有黄色或白色分泌物,可能是中耳炎等问题,需及时就医。
体温护理
1. 注意保暖与散热: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要注意根据环境温度及时调整衣物和包被。既不能让宝宝穿得过多、包裹过紧导致捂热,也不能穿得过少而着凉。摸宝宝手脚温暖,颈部、背部无汗为宜。夏天注意散热,冬天注意保暖。
2. 正确测量体温:常用的体温测量部位有腋下、口腔和直肠。新生儿一般采用腋下测量法,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夹紧,测量 5 - 10 分钟。正常体温范围在 36 - 37℃ ,若体温超过 37.5℃,可能是发热,需密切观察或就医。
这些新生儿护理建议,每一条都关乎宝宝的健康成长。新手爸妈们用心掌握,就能更好地呵护宝宝度过最初的成长时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