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生娃,满心期待又紧张万分,不少准妈妈在分娩时由于经验不足,很可能“瞎使劲”,不仅耗费体力,还可能影响分娩进程。下面就来讲讲分娩时该如何科学用力,让准妈妈们少走弯路。
分娩前期:了解分娩过程与用力要点
1. 熟悉产程阶段:分娩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产程是宫颈扩张期,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颈口完全打开,这个阶段时间较长,初产妇可能需要 11 - 12 小时。此阶段准妈妈主要任务是保存体力,不要过早用力。第二产程是胎儿娩出期,宫颈口开全后,胎儿会逐渐通过产道娩出,这是需要用力的关键阶段。第三产程是胎盘娩出期,胎儿娩出后,胎盘会在 5 - 15 分钟内自然娩出。了解这些阶段,能让准妈妈清楚什么时候该用力,什么时候该休息。
2. 掌握用力原理:分娩时正确用力,要像解大便一样,向下屏气用力。这是因为胎儿娩出的方向是通过骨盆向下,所以需要借助腹部和盆底肌肉的力量,朝着这个方向发力,才能推动胎儿顺利通过产道。但要注意,不是盲目地全身用力,而是有针对性地运用特定肌肉群。想象自己在排便,将力量集中在腹部和会阴部,而不是肩膀、手臂等部位,避免这些部位过度紧张,浪费体力。
第一产程:积蓄体力,避免盲目用力
1. 放松身心:在第一产程,宫缩会逐渐频繁和强烈,准妈妈可能会感到疼痛和紧张。但此时用力不仅无效,还会过早消耗体力。所以,要学会放松身心,比如通过深呼吸来缓解疼痛和紧张情绪。深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觉肚子像气球一样鼓起,然后缓慢呼气,感受腹部逐渐瘪下去。每次宫缩来临时,就开始深呼吸,宫缩结束后,放松身体休息。还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家人的陪伴鼓励等方式,让自己尽量放松。
2. 适当活动: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准妈妈可以在产房内适当走动。走动有助于胎儿下降,还能缓解宫缩带来的不适。但要注意身边有人陪同,防止摔倒。如果觉得走动太累,也可以选择坐在分娩球上,轻轻晃动身体,这样能帮助放松盆底肌肉,为后续分娩做准备。走动或使用分娩球时,要根据自己的舒适度调整节奏和幅度。
第二产程:科学用力,助力胎儿娩出
1. 配合宫缩用力:当进入第二产程,医生会告诉准妈妈可以用力了。此时,要配合宫缩的节奏用力。宫缩来临时,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像解大便一样向下用力,持续 10 - 15 秒,再缓慢呼气。一次宫缩大概可以用力 2 - 3 次。宫缩间歇期,要充分放松休息,为下一次宫缩用力积攒体力。用力时,身体不要扭动,保持稳定的姿势,双手可以抓住床边的把手,增加用力的支撑。
2. 调整用力方式:随着胎儿逐渐下降,用力方式也可能需要调整。如果感觉胎儿快娩出时,用力要适当减轻,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会阴撕裂。这时可以改为短促、轻柔的用力,听从医生的指导,配合医生进行会阴保护等操作。比如,医生可能会让准妈妈哈气,就是为了避免过度用力,确保胎儿安全娩出的同时,保护准妈妈的会阴。
第三产程:平稳用力,等待胎盘娩出
1. 听从医生指示:胎儿娩出后,胎盘会在短时间内自然娩出。这个阶段,准妈妈不要过于着急用力。医生会观察胎盘的剥离情况,当胎盘开始剥离时,会指导准妈妈适当用力。一般也是像之前一样,配合轻微的宫缩,平稳地用力,帮助胎盘顺利娩出。不要自行盲目用力,以免引起子宫出血等问题。
2. 保持放松心态:经过前面两个产程,准妈妈可能已经非常疲惫,但在第三产程仍要保持放松的心态。过度紧张可能会影响子宫收缩,进而影响胎盘娩出。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按照医生的指示去做,顺利完成分娩的最后一步。
第一次生娃,掌握科学用力方法至关重要。准妈妈们提前了解分娩各阶段的用力要点,在分娩过程中保持冷静,听从医生指导,就能更加顺利地迎接新生命的降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