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突如其来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杜阮镇木朗村一度成为疫情“风暴眼”——自9月21日出现首例病例后,疫情快速扩散,累计报告29例,单日最高新增达7例,防控形势异常严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区镇两级统筹部署下,木朗村迅速响应、科学布防,创新构建“三张网”战术体系,展开了一场与蚊虫、与时间的赛跑。经过艰苦努力,攻坚成效显著,10月至今已无新增病例,蚊媒监测指标持续达标,走出了一条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从应急处置到精准施策的群防群控新路径。
建强“区—镇—村”指挥网
合力攻坚“钉子村”

木朗村疫情形势一度吃紧,成为全镇疫情防控的“硬骨头”。9月28日,木朗村前线指挥部火速成立,由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坐镇,村“两委”干部全员出动,高效统筹入户排查、环境消杀、后勤保障等5个工作组。指挥部深入研判,迅速制定“一村一策”,精准绘制“入户排查图”“成蚊消杀图”“蚊媒孳生地分布图”三张作战地图,实现挂图作战、对账销号。10月以来,木朗村连续26天无新增病例,布雷图指数、成蚊密度等关键指标持续达标,疫情得到有效遏制。
![]()
构建“人防+技防”立体消杀网
精准狙击无死角

面对复杂的村居环境,木朗村针对户外、室内、高空等不同区域特点,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构建起立体消杀网络。
在户外攻坚方面,实施“包围式消杀+网格化管控”战术,将0.98平方公里的村民生活区科学划分为8个作战网格,组建60人专业消杀队,配备超低容量喷雾机等专业设备,每日早晚两次开展全域覆盖消杀,日均用药量超过80升。“我们紧盯清晨、黄昏两个灭蚊‘窗口期’,重点瞄准冷巷、下水道、废弃房屋等成蚊聚集区,让消杀更精准、更高效。”消杀队负责人介绍。
在室内清剿方面,推行“小格渗透+入户清零”战术,将8个大网格细分为68个微网格,组建8支入户工作组,每组配置镇干部、本村向导和消杀清杂人员,累计完成入户1500余户次,覆盖900多户家庭,实现宣传、清理、灭蚊“三同步”。
针对人工难以触及的高空区域,启用“无人机巡飞+人工补位”战术,精准识别风险点70余处。在某病例点附近楼顶,无人机发现多个积水瓦罐,因无楼梯通行曾被遗漏。工作组按图索骥上门清理后,户主尹先生感慨:“连我自己都忘记楼顶还有这么多瓦罐,多亏无人机这个‘天眼’清除了隐患。”
![]()
![]()
![]()
![]()
![]()
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网
清源固本防反弹

“什么时候到我家量尺?”杨桃环新村后空地的违建问题,曾是村内环境的“老大难”。村内的危破房、废弃猪栏、私搭车棚阴暗潮湿、杂物堆积,成为蚊媒孳生的“大本营”。面对村民初期的不理解与阻挠,村“两委”干部连夜开展“敲门行动”,上门讲透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和相关政策,更有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自家违建,带动群众从“拒拆”转向“愿拆”。工作组深入村巷实地测量确权、建立台账,动用铲车、挖机等大型机械20余台,累计拆除危破房和违建超100间,清运垃圾700余吨,铺设碎石石粉超100吨,彻底端掉了蚊媒的“老窝”。
![]()
![]()
![]()
同时,木朗村还巧妙运用生物防治手段,向村内莲塘等封闭水体投放“灭蚊能手”罗非鱼2000余斤;为下水道井盖加装防蚊纱网、吊挂缓释药包,从源头切断传播链。经过系列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实现“硬提升”。
![]()
疫情初步控制,但防控之弦不可松。木朗村将坚决摒弃“歇歇脚”的想法,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继续推进以“清积水、清垃圾、灭蚊虫”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杜阮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