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从 2008 年开始的,这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 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目前,中牟县已经有 7 个省级项目,5 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7 个市级项目,44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14 个县级项目,223 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了解这些非遗项目,分享这些非遗项目给人们带来的福利,本刊计划分期给您介绍中牟县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张氏皮肤病疗法》。
————编者按
![]()
百年传承守正创新,厚积薄发润泽苍生
纸面上,张双山是将“张杨贵皮肤科”发扬光大的里程碑人物。
然而,他本人却谦逊地认为,今日之成就,根源在于《张氏皮肤病疗法》跨越百年的深厚积淀。是祖辈们用勤劳与智慧,筑起了一座坚实的家族城堡;更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他与全国人民一道,成为时代“红利”的受益者。
![]()
溯源至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张氏皮肤病疗法》已历经三个朝代,传承六代,绵延170余年。自第一代传承人张好礼于1873年悬壶济世始,其152年的传承史中,有整整76年在1949年以前的旧社会里蹒跚前行。回顾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的屈辱,到清末民初的动荡,再到抗日烽火,中华民族在百年苦难中于夹缝求生。在生活都难以为继的岁月里,能将一门技艺代代相传,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这份坚守,为后来的绽放埋下了最深沉的根脉。
![]()
1949年新中国诞生,第四代传承人张杨贵正值少年。他与全国人民一同,唱着《东方红》,满怀希望地“站起来”了。尽管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但和父辈的乱世相比,环境已令人振奋。张杨贵铭记祖辈荣光,将家族传承与三年卫校的系统学习相结合,迅速成长为一名青年医生。
即便后来经历了自然灾害等挑战,他始终以“丁是丁,卯是卯”的严谨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为家族的传承交上了一份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张双山手中。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既有祖辈根脉的深厚恩泽,也有党的政策带来的温暖春风,才换来了今日的枝叶繁茂。他所做的,是在这最好的时代里,将百年积淀的疗法精益求精,造福更广大的人民。
![]()
一部张氏疗法的传承史,正是千万中国家庭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的缩影。
1994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在此时代背景下,《张氏皮肤病疗法》第五代传承人张双山先生,以非凡的远见抓住了中牟县城市发展的先机,主动认购官渡大街209号项目地块,并筹建临街诊疗楼。
![]()
新落成的张杨贵皮肤病专科,建筑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其意义远不止于规模的扩大。它标志着机构从一个传统医馆,向现代化、规范化医疗机构的战略性转型。以此为契机,诊所的系统化基础、专业化人才与现代化医疗设施均得到了全面提升,为日后将“张氏皮肤病疗法”发扬光大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与物质基础,堪称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
(整理:胡云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