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色渐深,多地中小学陆续发文,加入实施春秋假的行列。10月27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式开启2025年秋假,假期持续至10月31日,共5天。此外,恩施州鹤峰县、利川市两地秋假则安排在11月3日至7日。当地强调,秋假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体验社会、提升综合素养,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与秋收劳动、生态保护、红色教育等主题活动。近段时间以来,广东佛山、四川宜宾和自贡等地,也出台了相关试点方案。
![]()
今年8月,湖北恩施州印发“中小学春秋假通知”
春秋时节,气候宜人,非常适合走出教室、登高望远,开展丰富多元的户外和游学活动。而且,春秋假多设置于寒暑期之间的学期中段,既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倦怠,保持张弛有度的学习节奏,也方便家庭错峰出游,以更具性价比的方式、更从容的心态走出家门,行万里路。更重要的是,春秋假本身可以成为一种“行走的课堂”,提升学生对社会现实和自然节律的深切感知,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在推出春秋假后,如何让这个假期过得有意义、够充实,也是不少家长关切的问题。一些家长担心“假期多了,孩子学习会掉队”,陷入“假期综合征”。也有家长直言想象中的“诗与远方”并不存在,特别是对双职工家庭来说,更多时候会面临“娃放假,我上班”的尴尬。而不管是孩子假期宅在家里、整日与电子产品为伴,还是在托管机构“换个地方自习”,似乎都称不上是春秋假的“理想打开方式”。
从浙江杭州等地的先行探索来看,只有家校社共同发力,对春秋假的内在意义形成共识,才能让这段时间不被虚掷、空耗。首先,很多家长并不是不想陪伴孩子,也希望带娃开启一段具有松弛感的错峰游。但是“休假难”的现实困境,却让这些想法难以落地。推动带薪休假制度真正落实,让更多家长从“不敢休”变为“放心休”,才能给家庭自主安排行程提供更多选择空间,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活力。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然,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家长主导的亲子出游也并非春秋假的唯一选择。一些时候,家长在外务工无法返乡陪伴留守儿童,或是处于工作关键期一时难以搁置,此时,学校和社会加强合作,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做”更为丰富的春秋假活动就十分必要。不同地方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基于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开展别具一格的春游和秋游活动。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去周边湿地公园的“一日观鸟”活动,引导学生在了解不同鸟类样貌、濒危物种特性的过程中,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激发学术研究的兴趣;历史悠久的地方可以策划以古建筑、文博机构为主题的Citywalk路线,让学生在行走中触摸城市文脉;哪怕是带学生逛逛本地的菜市场,了解不同季节的时令果蔬,或是组织春日踏青、秋日采摘,也能普及生活常识,在点滴间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对于部分家长认为春秋假会“浪费时间”“打乱学习节奏”的担忧,学校一方面还需基于假期变动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做好假期前后的教学衔接;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将相关活动组织得更充实、有特色,避免形式主义,让家长真正看到春秋假对激发学生兴趣和潜力、促进全面发展的意义。其实,无论处于何种阶段,学会张弛有度、利用闲暇调节心境,都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家长不妨站在更长远的维度上,理性看待春秋假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总之,春秋假不该简单“一放了之”,如何利用这几天时间引导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优化与完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