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科学、再生医学的生物活性成分,或将成下一轮抗衰竞争主战场。
作者|沐 沐
责编|Lucky
来源|聚美丽
在化妆品与医美行业快速迭代的当下,抗衰老领域的创新步伐日益加快,新的技术风向与成分创新不断拓展着行业边界。
作为深耕化妆品行业的观察者,聚美丽始终密切关注全球范围内的前沿动态,致力于从众多产品发布与学术进展中,挖掘出具有前瞻性与落地性的技术方向。
近期,聚美丽就注意到一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行业榜单——2025年世界美容抗衰老大会(下称:AMWC)获奖产品名单。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这份名单反映了当前国际抗衰老研究的焦点与市场偏好。
![]()
结合对行业的长期跟踪与研究,聚美丽从上述获奖名单中提炼出当下全球抗衰老领域,特别是在化妆品与轻医美交叉地带,值得重点关注的四大趋势动向。
趋势一:皮肤微生态研究持续深化
皮肤微生态这一概念在业界已不陌生,但其研究与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正在持续拓展。早期的相关产品多着眼于微生态平衡对皮肤健康的基础作用,而当前的发展则显示出向更精准、更具功能性的干预阶段迈进。
从今年AMWC大会获奖名单中也能窥见这一趋势。如,美国医美公司Crown Aesthetics旗下的Biojuve产品,便凭借其活性益生菌技术获得“最佳化妆品奖”。
![]()
△图源:AMWC世界抗衰老大会
据Crown Aesthetics官网信息显示,Biojuve产品为全球首个针对皮肤活性益生菌的护肤技术,其专利 Xycrobe™技术采用经过临床验证的活微生物技术,利用特定的痤疮杆菌(C. acnes defendens)来调节皮肤微生态,解决皱纹、泛红、光老化、黑眼圈及眼部浮肿等各种皮肤衰老问题。
这一案例表明,微生态护肤的技术竞争正在向更高维度提升:一是从肠道菌群调节间接影响皮肤状态,延伸到对人体皮肤菌群进行直接而精准的调控;二是相关技术从早期的益生元、后生元,向活性益生菌等更前沿的领域探索。
而在国内市场,作为功效护肤品的“维稳基本盘”,皮肤微生态领域吸引了福瑞达、逸仙集团等一众国货企业入局,通过新原料、新配方、新技术等的开发和结合,不断挖掘着微生态护肤领域的技术竞争力和市场潜力。
![]()
不过,作为一个真正基于皮肤科学研究提出的理念,微生态仍然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正如在瑷尔博士第五届微生态大会上,多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内皮肤微生态的发展“还处于‘概念导入期’,这是一个需要做大量研究、吃很多苦的领域。”
![]()
△第五届微生态大会现场
比如,相比国际前沿,国内微生态技术在活菌技术的稳定性、特定功效菌种的筛选与验证等核心科研环节,仍存在明显的提升空间。
未来,这一领域的竞争将更加侧重于基础研究的扎实程度、技术转化的能力以及临床实证数据的积累。而能否在这些深水区取得突破,将决定品牌能否在下一阶段的微生态护肤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趋势二:再生医美材料类热度不减
以聚左旋乳酸(PLLA)、聚双旋乳酸(PDLLA)为代表的生物可再生材料,在注射美容领域依然保持着极高的热度。
它们所代表的再生医学理念,即通过刺激人体自身胶原蛋白再生来实现年轻化效果,相较于传统的单纯物理填充,显示出更持久的价值和更自然的审美趋向。
当前,这类材料的应用呈现出从容积补充向生物刺激与组织结构重塑升级的明显特征。
例如,华东医药集团旗下子公司Sinclair的Lanluma系列产品,其技术理念在于凭借PLLA的胶原刺激机制,结合双规格设计、高有效成分利用率,来提升生物相容性与临床应用灵活性,以期满足市场对更安全、长效、自然年轻化效果的需求。
![]()
△图源:AMWC世界抗衰老大会
除却国际市场,聚美丽在跟踪国内市场时也发现,以少女针(核心成分为PCL)、童颜针(核心成分为PLLA)、及羟基磷灰石为代表的再生材料类产品也正处于快速跟进的阶段,市场热度颇高。
![]()
然而,对比国际领先产品,国内产品在材料的精细化工艺、长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积累方面,仍有可借鉴和提升之处。这预示着下一阶段,国内厂商需要在材料科学与临床研究上进行更深入的投入。
趋势三:外泌体成再生医学新主流
在国际前沿视野中,基于细胞修复机制的外泌体技术,正展现出成为再生医学新主流的巨大潜力。
与外源性填充或物理刺激再生不同,外泌体侧重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与调控,理论上能够更精准地干预细胞活动,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这代表了抗衰老领域一种新的技术逻辑。
在2025年AMWC获奖名单中,意大利医美科技公司Dermoaroma旗下的两款产品,Purasomes Xcell抗衰老补充剂和Purasomes HSC50+毛发修复产品,均将外泌体作为其核心成分。
![]()
△图源:AMWC世界抗衰老大会(左为Purasomes Xcell产品,右为Purasomes HSC50+产品)
反观中国市场,聚美丽密切关注到,外泌体技术仍处于非常早期的探索与萌芽阶段,监管框架也尚未明晰。此前,聚美丽在《》一文中对此进行过相关分析。
但值得注意的是,已有一部分具备前瞻视野的本土生物科技企业开始在这一领域进行布局,尝试将细胞层面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化妆品或轻医美解决方案。
![]()
从长期来看,外泌体技术有望成为高功效护肤和再生医美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然而,也必须正视,外泌体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合法合规的市场应用,还需跨越诸多难关,如技术研发的瓶颈、生产成本的限制以及监管的不确定性等。
因此,对于化妆品企业而言,这既是一片蓝海,也布满需要谨慎应对的暗礁。
趋势四:“玻尿酸+”复合趋势明显
作为医美与护肤领域的常青树成分,透明质酸的市场地位依然稳固,但竞争格局却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单纯以交联技术或浓度比拼的玻尿酸产品,市场吸引力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玻尿酸+”复合思路的兴起。
即,希望通过将玻尿酸与其他活性成分、再生医美材料或功能性成分进行复配,实现1+1>2的效果,满足消费者日益综合化的需求。
在此方向上,全球专业皮肤健康公司Galderma旗下Restylane Lyft与全球医疗器械公司Vaim Global旗下Juvelook两款产品,就具有一定代表性。
据其官网介绍,Restylane Lyft产品结合交联透明质酸钠与麻醉成分利多卡因,提升了治疗过程的舒适度;Juvelook产品则创新性地将聚双旋乳酸与透明质酸相结合,据称兼具即时填充与长期再生刺激的双重功效。
![]()
△图源:AMWC世界抗衰老大会(左为Restylane Lyft产品,右为Juvelook产品)
这种多种材料复合化的产品研发思路和趋势不仅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
聚美丽认为,这一趋势对本土企业的产品开发策略具有重要启示:企业应跳出单一成分主导的思维定式,更多关注不同材料、成分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以及在剂型、递送系统上的创新。
但同样的,这种结合多种新材料和技术的复合治疗方式,对上游研发能力和多材料组合实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品牌唯有通过长期技术攻坚,打造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对产品功效、体验和安全性日益挑剔的要求。
除了上述四大趋势之外,细胞疗法、肉毒素等成熟技术领域也在持续深化与拓展其应用边界。
例如,细胞疗法的基础研究正为活性成分筛选与功效验证提供新的思路,推动其在功能性护肤领域的衍生应用;而肉毒毒素的研究则超越传统的肌肉松弛功能,逐步探索其在改善肤质、调节皮脂分泌等皮肤生理层面的更深层价值。
生命科学:皮肤抗衰的终极战场?
综合来看,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与技术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个清晰的信号:全球抗衰市场正加速向生物活性成分、再生科技靠拢,传统化学成分的主导地位正在松动。
也就是说,未来,抗衰老的竞争将是生命科学底层研究的竞争。
事实上,早在第12届聚美丽大会上,聚美丽就曾指出:“化妆品与医美行业的下一波突破性创新,一定是从生命科学的基础领域中找答案、要增长。”而外泌体、再生材料类等基于生命科学、再生医学的生物活性成分,或许是其中极具潜力的几大技术方向。
正如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郝爱军在此次大会上所说,诸如外泌体、上清液等干细胞衍生物,可为医美行业提供了很大的商机,这是最前沿、与再生医学最相关的一个方向。同时,干细胞以及外泌体、上清液也有望运用到化妆品中。
![]()
△第12届聚美丽大会现场
对于志在向上的国货企业而言,唯有保持对全球前沿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持续加大在生命科学、再生医学等基础研发领域的投入,才能避免在低水平、同质化的旧赛道中内卷,逐步构建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壁垒,真正从市场参与者迈向技术引领者。
消息来源:AMWC官网、官微、医与美前沿公众号、Ming明在修仙视频号等
视觉设计:乐乐
微信排版:沐沐
![]()
双11过半,李佳琦又“摊上事”?小红书全是退款传言,现货还比预售便宜,品牌、平台接连“掉链子”,李佳琦被“背刺”,狂欢变维权,到底咋回事?
![]()
看完不妨给个爱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