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辛格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跟中国打交道打得火热。他第一次秘密去北京是1971年7月9日,那时候中美还没建交,他从巴基斯坦绕道飞过去,落地后直接住进钓鱼台国宾馆。叶剑英他们接待他,安排得挺周到,但也没啥大张旗鼓的仪式,因为一切都保密。
没多久,周恩来就过来见他,两人聊了好几个小时,话题从越南打仗到苏联压力,全是国际大事。这趟回去,他跟尼克松汇报,说中国这地方潜力大,得赶紧拉近关系。结果,1972年2月尼克松就真去了北京,那次签了上海公报,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从那以后中美关系慢慢解冻。
基辛格后来去中国次数多得数不清,官方说超过一百次。1973年他又去,跟周恩来谈越南停火的事,细节聊了两天。1974年陪福特去北京,见了邓小平,那时候石油危机闹得全球经济乱套,他们就聊这个。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他私下身份去,见过华国锋,还去上海看工业区,那时候工厂从手工活儿开始转机械化。
八十年代,中国搞经济特区,他1982年去深圳看,从小渔村变城市,路上到处是建材,工人用简单机器修路。1989年在北京参加研讨会,谈贸易壁垒减低,中国出口那时候从布料扩展到电器。九十年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事推进,他1997年去见江泽民,看浦东新区,高楼一个个冒出来,经济飞速发展。他把这些写进2011年的书《论中国》里,说中国从封闭状态融入世界,速度超乎想象。
![]()
中国近代史这块,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就面临西方国家的技术碾压。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用蒸汽船和炮轰开沿海城市,中国签不平等条约,开通商口岸。18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搅乱南方,好多人流离失所,但也逼清政府想军事现代化。
1860年代搞自强运动,建江南制造局,做枪炮轮船,还派留学生去欧美学东西,容闳带了120个学生去美国,学工程科学。1870年代修第一条铁路,从上海到吴淞,14.5公里长,虽然后来拆了,但算技术引进起点。
![]()
二十世纪头几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推翻清朝,建中华民国。1919年五四运动推新文化,北京学生上街游行,反对巴黎和会决定。1920年代工业起步,上海成亚洲金融中心,工厂产棉纱机器。1930年代日本侵华,东北丢了,但中国军队在1932年1月28日淞沪会战打了一个月,显示抵抗精神。1940年代抗日战争赢了,内战结束,1949年10月1日新政权成立。
新中国建起来后,科学家们一个接一个从国外回来。1955年钱学森从美国回,他之前在加州理工搞火箭,回国领导导弹项目。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研究原子能。1960年东风一号导弹试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当量两万吨TNT,蘑菇云几百米高。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轨道高度441公里。
![]()
改革开放从1978年12月起步,1980年代设深圳等特区,拉外资,工厂从组装变制造。1990年代互联网进来,阿里巴巴1999年成立,推电子商务。2001年11月10日加入世贸,出口从2000年2492亿美元涨到2022年3.59万亿。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上天,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个太空人,飞21小时。2008年北京奥运,鸟巢体育场能坐9万人,秀基础设施。2010年代高铁网扩到4万多公里,时速350公里。2020年5G商用,华为设备卖到全球多国。这些进步靠投资和人才积累,基辛格多次去中国亲眼看到,从穷变富的过程。
美国那边,看中国发展,心里不是滋味。苏联1991年解体,美国成全球老大,但中国经济规模追上来,技术像高铁5G领先,美方开始警惕。特朗普时期加贸易限制,拜登继续部分政策,但中国靠自己创新,华为还是全球卖设备,继续往前走。基辛格一辈子研究中美关系,觉得两国得合作,不是总想着对抗。他在书里写,中国历史厚重,战略思维整体性强,好坏远近都连一起看,美国得学着点。
![]()
2023年基辛格满100岁,还挺活跃。5月27日他生日,不久后参加美国军事相关活动,那时候讨论焦点是中国崛起带来的压力。苏联没了,美国主导世界,但中国经济按购买力平价超美国,技术领域领跑,美方觉得得想办法。一位上将问基辛格,怎么才能战胜中国。
基辛格想了一会儿,说只有美国人民的意志力和凝聚力超过中国,美国才有机会。他这话说在美国内部问题上戳得准,像党派撕扯、种族矛盾,这些影响团结。中国面对压力时,凝聚力强,历史上抗外侵时民众齐心护家园。基辛格观点基于多年观察,两国差异直白点出。他觉得中美合作互利好过对抗。
![]()
这个回答在场引起议论,上将他们明白,美国内部裂痕多,两党不合,社会分层严重,影响国家力量。中国崛起过程显示出韧性,从落后追赶到前列,靠集体努力。基辛格不是头一次说这类话,他书里提过,中国战略像围棋,布局长远,美国像象棋,追求速胜,得调整心态。
2023年7月18到20日,基辛格去中国。他说中美关系低点徘徊,得稳住,避免冲突。中国把他当老朋友,看重他推动正常化的作用。11月29日,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家去世,100岁。他的走标志中美互动新阶段,中国官方说他贡献大。2024年两国高层会晤,谈贸易技术合作,避免对抗升级。中国经济还增长,2024年GDP按汇率世界第二,按购买力超美国。
![]()
基辛格遗产复杂,他推动中美破冰,但也参与越战等事,争议大。他对中国的看法现实,强调美国得先管好自己问题,像税改、基建投资、教育公平,这些才能重塑凝聚力。不是靠制裁或军事压,就能赢。他晚年还说,华盛顿得让老百姓信国家机器不只为华尔街服务,得拼接断裂阶层。
![]()
中美关系现在十字路口,合作领域有气候变化,但技术限制还在。两国贸易额2024年超5000亿美元,互相依赖大。基辛格观点提醒,美方审视自身,别一味施压。中国发展靠内生动力,从工业革命落后,到现在科技前沿,步步稳扎。钱学森他们回国,从零起步建导弹原子弹,精神影响深远。基辛格见识过这些转变,说中国潜力远超想象。
![]()
基辛格回答中肯,因为直击本质。大国竞争不光军事实力,内部团结关键。美国党争、社会分裂,削弱竞争力。中国在压力下团结,历史证明有效。两国未来,得找平衡,合作共赢好过零和博弈。基辛格一辈子外交经验,告诉后人,对手强大时,先问自己哪里不足。这思路实用,不花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