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人民网楚雄10月29日电 (记者徐前)10月28日,随着由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凤屯隧洞最后一段岩体被成功爆破,滇中引水一期工程楚雄段实现隧洞全线贯通。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标志着滇中引水工程又向前迈出坚实的一步,为工程全线通水筑牢基础。
![]()
贯通仪式现场。辜文兰摄
滇中引水一期工程包括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输水工程长664公里。其中,楚雄段全长153.53公里,隧洞占比达91.6%,共涉及隧洞11条;约91%的隧洞穿越“滇中红层”,地层岩性以软岩为主,洞室围岩稳定性差,Ⅳ、Ⅴ类围岩占比达75%以上。自2018年底开工建设以来,隧洞发生多次突泥涌水、软岩大变形、塌方掉块等洞室工程地质灾害。
本次贯通的楚雄段施工3标凤屯隧洞位于牟定境内,隧洞全长9.87公里,是楚雄段关键线路,该标段隧洞穿越“滇中红层”软岩区,施工条件极为严峻,隧洞以Ⅳ、Ⅴ类围岩为主,隧洞最大埋深达630米,软岩大变形问题突出,极端涌水量高达3万立方米/天。
“施工过程中,我们多次遭遇地质灾害,不仅严重制约施工进度,更给工程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中铁十六局滇中引水楚雄段施工3标项目部负责人王爱东介绍。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参建团队构建“超前预报—动态调整—精准支护”技术体系,通过TSP探测、瞬变电磁等技术手段构建地质“透视网”,实时掌握围岩动态。创新采用“微台阶+锁脚大管棚”工艺后,软岩大变形量降低80%,初支一次合格率达100%;同时,通过“以排为主、堵排结合”,成功治理了洞内地质灾害。
![]()
对优胜集体进行表彰。辜文兰摄
“2项发明专利成功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落地应用,5项‘四新’技术成果转化见效,4篇施工工法纳入行业推广目录,5篇QC成果斩获水利电力行业奖项……”提及项目科技创新成果,中铁十六局滇中引水楚雄段施工3标项目部总工程师池明伟如数家珍。面对工程建设中的四大世界级难题,参建团队将科技创新作为破局攻坚的“关键利器”,主动联合国内高校组建专项科研团队,聚焦“滇中红层”软岩变形控制这一核心技术痛点深入研究,最终累计斩获上述系列创新成果。这些成果不仅精准破解现场施工中的多项技术瓶颈,更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软岩隧洞施工“云南方案”。
![]()
优胜集体代表。辜文兰摄
据了解,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家“十三五”时期172项重点水利工程之一,由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水源工程位于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工程的供水任务主要为城镇生活与工业供水,兼顾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受益国土面积3.69万平方公里。截至2025年10月,滇中引水一期工程已完成概算投资90.7%,输水工程掘进率达94%。
楚雄段隧洞的全线贯通,意味着滇中地区距离“引水润滇中”的梦想更近一步。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楚雄、昆明等区域水资源矛盾,改善高原湖泊生态,成为云南高质量发展的“水动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