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击鼓催征时不我待,奋楫扬帆正当其时。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赣榆实现“千亿强区”目标的关键之年。赣榆发布推出《“10+1”重点工程进行时》专栏,围绕“重大项目突破年”“改革举措落实年”“作风能力提升年”年度主题,聚焦新“10+1”重点工程,多角度报道产业强区、开放引领、美好家园、乡村振兴、安全发展、美丽赣榆、幸福赣榆、文化振兴、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以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新动态、新举措、新成就,全方位展现赣榆冲刺“千亿强区”目标的奋进征程。
本期聚焦产业强区工程:赣榆海洋产业“名片”持续擦亮,助推“赣榆海鲜”品牌建设破圈
![]()
年丰物阜之时,我区海鲜成功打开西部市场,在“美食之都”重庆建立起辐射西南地区的桥头堡。首批55万斤海鲜中,20万斤梭子蟹尤为瞩目。短短数周后,这批“蟹中优品”又亮相上海国际蟹产业博览会,一举将“蟹王”“蟹后”两项至高荣誉收入囊中,成就一段佳话。
这场历时仅月余、从区域特产到全国品牌的精彩跨越,勾勒出一条清晰的品牌锻造轨迹,为农业品牌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样本,更昭示着在品牌强农战略引领下,特色农产品实现“破圈”的可行路径。
“破圈”密码
硬核品质与文化加持的双轮驱动
品质,是“赣榆梭子蟹”脱颖而出的根本。谈及在上海蟹博会上斩获双奖的经历,海头镇参展人员陈波记忆犹新:“品鉴环节就收获一致好评,蟹肉饱满鲜甜、紧实有弹性,现场即与多家采购商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
“赣榆梭子蟹”的成功“破圈”,离不开对品质的长期坚守。我区持续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不仅有效修复了海洋生态,也为梭子蟹的育苗与养殖提供了更加优良的海洋环境。
![]()
在夯实品质基础的同时,深挖文化内涵让产品实现了从食材到文化载体的升级。考据历史,河姆渡遗址中已有蟹类遗存,见证先民食蟹之早;相传秦始皇东巡至赣榆,尝蟹后赞叹不已,“赣榆梭子蟹”自此声名远扬。方志所载“彤蟹”,通体朱红,大者逾斤,春来最盛,味冠群鲜。
![]()
“破圈”利器
打通“快车道”延伸产业链
在西南,赣榆海鲜以重庆为“桥头堡”,建立了辐射整个西南市场的前置仓。9月22日,重庆明品福冷冻交易市场,“赣榆海鲜”门店前人头攒动。
![]()
构建高效销售网络、拓展产业链,是地方品牌走向全国的核心一环。在西南地区,赣榆海鲜以重庆为战略支点,设立辐射全域的前置仓。区商务局于雪表示:“重庆人口超3200万,市场潜力巨大。在这里建立前置仓,相当于在西南地区建立了‘总部仓库’。”依托“源头直采+冷链速运”模式,海鲜从码头到终端仅需20小时,构建起高效协同的“鲜链”系统。
![]()
同时,赣榆敏锐捕捉直播电商机遇,高标准建设水产品电商运营示范区,与京东、顺丰等合作强化冷链、分拣及物流能力。目前全区活跃着1100余家海鲜电商,持续将“赣榆梭子蟹”等地理标志产品推向全国。
“破圈”格局
共建“硬品牌”打造共赢生态
我区着力打造海产品区域品牌——“赣榆海鲜”,通过资源整合与品牌引领,系统提升“赣榆梭子蟹”等六大地标产品及其他特色农产品的认知度与竞争力。
![]()
政策层面,我区持续强化政策引导,已出台并实施《赣榆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赣榆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2—2030年)》《赣榆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3年期实施方案》《连云港市赣榆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2030年)》,强化“赣榆海鲜”海产品区域品牌的引领效应,推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
品牌价值最终要惠及于民。2022年,“赣榆梭子蟹”产值达20亿元,带动万余名从业者人均增收5万元。2023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0%,就业人数与收入同步提升。至2024年,销售总额已突破30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品牌带动力。
如今,从梭子蟹到大黄鱼,从海洋牧场到智慧渔港,品牌崛起为海洋经济注入新动能,推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而海洋产业的持续发展,也为品牌建设提供更坚实的品质基础与创新空间。在产业与品牌的双轮驱动下,我区正朝着现代化海洋强区的目标稳步迈进。
![]()
来源:赣榆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