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俄试射“末日武器”,对北约构成重大威慑,中国国防建设需提速

0
分享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一枚能够紧贴地面飞行、在空中持续巡航数天、射程近乎无上限的核动力巡航导弹,完成了长达15小时、跨越14000公里的试验飞行,瞬间牵动了全球战略安全的敏感神经。

俄罗斯高调宣布“布列维斯特尼克”(北约代号“天煞”)核动力巡航导弹试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款被外界冠以“末日武器”之称的战略装备,不仅令北约陷入前所未有的防御困境,更悄然改写了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格局。

面对这一重大军事进展,中国应如何评估其带来的地缘政治冲击?国防发展战略是否需要作出相应调整?这些问题值得所有关注国家安全与长远发展的有识之士深入探讨。



2025年10月26日,克里姆林宫发布的一段视频打破了国际军界的平静。俄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在普京面前正式汇报:“布列维斯特尼克”导弹已完成关键性飞行测试。

画面显示,该导弹连续飞行15小时,航程达14000公里,并且“远未触及性能极限”。镜头中的普京身穿迷彩作战服,神情肃穆中透出难以掩饰的自信。

这份底气源自俄罗斯在尖端战略武器领域的又一次里程碑式突破,更是对北约持续东扩和全方位围堵政策的强硬回击。



这款备受期待的“末日武器”并非突然现身。早在2018年,普京便公开披露“布列维斯特尼克”的研发计划,宣称其具备“无限航程、无法拦截”的能力,可从俄境内任意地点起飞,直击美国本土目标。

当时,西方主流媒体与军控专家普遍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只是俄罗斯为提振士气而进行的宣传造势。毕竟,将核反应堆微型化并稳定运行于高速飞行器上,是长期困扰各国军工体系的技术难题。

尽管美国空军国家空天情报中心曾在2021年发出警告——一旦部署,俄罗斯将获得独一无二的全球打击能力——但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同年也指出,要让这台“空中死神”真正服役,技术障碍依然巨大。



事实证明,“布列维斯特尼克”的研发之路充满波折。据权威军控组织统计,自2016年以来,该项目已实施至少13次试射,仅有两次勉强达到“部分成功”标准。

2019年一次打捞沉没导弹的行动引发放射性爆炸,造成5名技术人员当场死亡。事故现场流出的照片显示,破损的蓝色集装箱残骸散布岸边,直观揭示了“飞行核反应堆”失控后的灾难性后果。

彼时许多分析人士预测,鉴于频繁失败与极高风险,俄罗斯或将终止该项目。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俄方非但未放弃,反而于2024年宣布完成决定性技术验证。



从技术角度看,“布列维斯特尼克”的颠覆性在于彻底突破了传统巡航导弹的能力边界。

其核心动力装置是一台小型化核反应堆。导弹初始阶段由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升空,随后启动核能系统,提供近乎永久的续航支持。

理论上,它可在大气层内持续盘旋数日,随时根据战场态势灵活调整航线路径。

更令人担忧的是,该导弹能以50至100米的高度超低空飞行,远低于常规雷达探测范围,如同幽灵般掠过地形起伏,现有防空网络极难锁定其轨迹。



格拉西莫夫在报告中明确表示,凭借卓越的机动性和隐蔽突防能力,任何现役或正在研发的反导系统都难以有效应对。此言并非虚张声势。

北约赋予其“天煞”(Skyfall)之名,寓意“自天而降的毁灭”,正反映出西方对其高度警惕的心理状态。此次高调公开展示,实则是俄罗斯深思熟虑的战略宣示。

当前,俄乌冲突已进入第45个月,俄军在前线稳步推进的同时,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不断升级。乌方持续向美欧施压,要求提供“战斧”远程巡航导弹,意图打击俄纵深目标。



在此背景下,“布列维斯特尼克”的成功试射,无疑是普京向西方传递的强烈核威慑信号:“若你们敢于攻击我本土,俄罗斯必将以毁灭性手段回应!”

更具战略深意的是,在公布试射成果前夕,普京亲自指挥了一场大规模战略核力量演习。

俄国防部发布的影像资料显示:洲际弹道导弹自西北部发射井腾空而起,巴伦支海海域的核潜艇同步发射潜射弹道导弹,图-95战略轰炸机群则在空中释放远程巡航导弹。



克里姆林宫强调,此次演练全面检验了俄罗斯陆海空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的协同作战能力。普京在现场冷峻凝视的画面,仿佛无声宣告:“我们的核按钮,始终处于激活状态。”

这种“实战化演习+新型武器亮相”的组合策略,使北约深刻意识到,俄罗斯在核威慑层面的实力与决心已迈入新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已在为“布列维斯特尼克”的批量部署悄然布局。境外调查发现,距莫斯科约475公里的一处隐秘基地,正加速建设9座水平发射设施,明显指向未来量产需求。



谷歌地球2022年的卫星图像亦显示,北极圈内的罗加切沃空军基地与潘科沃导弹试验场周边,配套工程已初具规模。

分析师德克・埃弗莱斯评价称:“俄罗斯正在为这款超级武器铺设现实通道。”一旦该导弹正式列装部队,北约必须重新审视其整个防御架构的有效性。

过去倚重的预警雷达网与反导拦截系统,在这款具备无限航程与超低空突防能力的“末日飞行器”面前,可能将失去实际意义。北约长期构建的战略优势或将遭到严重削弱。



眼下,“布列维斯特尼克”的横空出世,恰逢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即将到期的关键时刻。该条约作为全球核军控体系的核心支柱,严格限制双方部署的战略核弹头及运载工具数量。

此前,普京曾主动提议,在条约失效后自愿维持现有核武上限一年,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曾回应称“听起来不错”。

但随着“布列维斯特尼克”试射成功,这项临时共识的落实前景变得极为不确定。当俄罗斯掌握了一款足以重塑战略平衡的新型武器,美国很难再以原有框架看待未来的核裁军谈判。美俄之间潜在的军备竞赛暗流,或将急剧升温。



尽管西方专家仍对“布列维斯特尼克”的实战可行性存疑,IISS分析师指出:“俄方必须解决核动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过往多次失败已暴露严重安全隐患。”

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仅作为一种“可飞行的核反应堆”,其存在本身已足以加剧全球安全局势的复杂程度。

它不仅影响美俄博弈与俄北关系,也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不得不重新评估当前国际安全环境的演变趋势。



对中国而言,俄罗斯“末日武器”的成功试射,既是警醒,也是启发。

从警示角度来看,全球战略格局的不确定性正在显著上升,核威慑手段日益多样化、实战化趋势愈发明显,这意味着我国面临的外部安全挑战可能进一步加大。

过去我们或许还能依赖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与大国协调机制来保障安全,但在“末日武器”打破既有平衡的当下,单纯依靠外部环境稳定已不再可靠。



当核军备竞赛的阴影再度浮现,唯有自身拥有坚实可靠的国防实力,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启示角度出发,“布列维斯特尼克”的发展历程表明,核心技术自主突破至关重要。俄罗斯之所以能在该领域取得进展,正是源于其在核动力小型化、低空突防等关键技术上的持续攻关,即使经历重重挫折也未曾退缩。

这对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必须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



例如高超音速飞行器、人工智能在军事指挥与作战中的深度应用、新一代智能防空与反导系统等领域,只有攻克这些“卡脖子”环节,才能确保我军战斗力始终紧跟时代前沿,具备应对多元威胁的能力。

事实上,中国始终将国防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近年来,在海军舰艇建造、空军战机换代、火箭军精确打击能力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国产航母接连下水服役,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实现批量列装,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技术持续领先……

但我们仍需保持清醒认知:与世界最先进水平相比,我们在某些战略层级仍存在短板,特别是在战略威慑手段的多元化配置、新型动力系统的实战转化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而俄罗斯此次“末日武器”的成功试射,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国防发展不能有任何松懈,必须加快节奏,全面提升战略防御与反击能力。

当然,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国防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而非谋求霸权扩张。但在当前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下,“以武止戈”“以强护和”已成为普遍共识。

只有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震慑潜在挑衅者,才能为国家的和平发展营造稳定的外部条件。



历史早已昭示:近代中国屡遭列强欺凌,根源在于国防孱弱、科技落后;而今日中国之所以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话语权,能够坚定维护核心利益,离不开日益雄厚的国防实力支撑。

俄罗斯“末日武器”的试射,是全球战略格局演进的重要风向标,提醒我们:和平从来不是天然存在的馈赠,而是需要用实力去争取和守护的结果。

对中国来说,推进国防现代化不是一道可选项,而是一道必答题。我们必须在坚持和平发展的前提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实战需求为根本导向,持续提升国防现代化水平。



让中国的国防力量不仅成为守护国家安全的坚固盾牌,更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支柱。

当我们回顾这场“末日武器”试射事件,看到的不应仅仅是一款新型导弹的登场,更应洞察背后全球安全秩序的深层重构。

而中国,正需在这场变革中找准定位,加速推进国防体系建设,以更加坚定、自信、强大的姿态,迎接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牢牢守护国家的发展成果与人民的安宁生活。

这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担当,更是确保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导撤离,高市早苗被骗了!日本全国将沦为战场,这句美军听懂了

中导撤离,高市早苗被骗了!日本全国将沦为战场,这句美军听懂了

林子说事
2025-11-18 14:19:32
国台办表态,积极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吕秀莲称,我们宁愿一个中华

国台办表态,积极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吕秀莲称,我们宁愿一个中华

历史求知所
2025-11-17 15:05:03
罗伯逊:距离世界杯只差90分钟,我相信我们能战胜丹麦

罗伯逊:距离世界杯只差90分钟,我相信我们能战胜丹麦

懂球帝
2025-11-18 14:25:08
啃下硬骨头!山东赢得胆战心惊,与广东争金牌,张博源27+17落泪

啃下硬骨头!山东赢得胆战心惊,与广东争金牌,张博源27+17落泪

萌兰聊个球
2025-11-17 22:22:52
燕梳楼:如果日本驱逐薛剑,就是向中国宣战!

燕梳楼:如果日本驱逐薛剑,就是向中国宣战!

燕梳楼频道
2025-11-13 12:44:36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小怪吃美食
2025-11-14 08:01:04
全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席位出炉!王楚钦带队3:0淘汰卫冕冠军

全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席位出炉!王楚钦带队3:0淘汰卫冕冠军

国乒二三事
2025-11-18 19:42:54
随着美加墨世界杯梦碎,索博斯洛伊这表情不知让多少少女心疼……

随着美加墨世界杯梦碎,索博斯洛伊这表情不知让多少少女心疼……

田先生篮球
2025-11-17 22:16:59
菲律宾持续爆发超大规模游行

菲律宾持续爆发超大规模游行

参考消息
2025-11-17 20:43:29
1994年,父亲贷款买下北京二环的9套四合院,25年后开发商来拆迁

1994年,父亲贷款买下北京二环的9套四合院,25年后开发商来拆迁

如烟若梦
2025-11-17 18:10:03
中日关系紧张:日本电影却在中国夺冠,票房井喷青少年疯狂观影!

中日关系紧张:日本电影却在中国夺冠,票房井喷青少年疯狂观影!

影像温度
2025-11-17 11:27:12
中国台湾省升级出口管制!

中国台湾省升级出口管制!

中国半导体论坛
2025-11-17 21:09:29
新一代宝马X5曝光,外观大变样,增程版、氢动力版都要来?

新一代宝马X5曝光,外观大变样,增程版、氢动力版都要来?

车品
2025-11-17 17:45:38
没理“涉华警告”,特朗普:卖!

没理“涉华警告”,特朗普:卖!

观察者网
2025-11-18 10:35:06
释永信被正式批捕!挖出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私下里他和谁在一起

释永信被正式批捕!挖出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私下里他和谁在一起

刚哥说法365
2025-11-16 14:35:38
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一晚输5亿,赌掉300亿公司,送自己进大牢

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一晚输5亿,赌掉300亿公司,送自己进大牢

霹雳炮
2025-11-17 23:20:46
爱了8年的李施嬅,还在等“没有下次”?

爱了8年的李施嬅,还在等“没有下次”?

宛沐
2025-11-18 16:30:08
不打了!二级扭伤!终究是哈登扛下了所有

不打了!二级扭伤!终究是哈登扛下了所有

鬼魅突破上篮
2025-11-18 09:01:43
竟然全是假的!马斯克揭开美国遮羞布,但真相远比这更可怕!

竟然全是假的!马斯克揭开美国遮羞布,但真相远比这更可怕!

青烟小先生
2025-11-18 14:22:36
随着吴易昺2-0、张之臻1-2遭逆转,全运会男单四强出炉,对阵如下

随着吴易昺2-0、张之臻1-2遭逆转,全运会男单四强出炉,对阵如下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11-18 14:40:42
2025-11-18 22:44:49
青烟小先生 incentive-icons
青烟小先生
年轻人 不要老熬夜
3223文章数 1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军事要闻

日媒扬言要"击沉福建舰" 专家:玩火自焚

头条要闻

荒野求生成流量风口:有女子辞职参赛结果烫伤花光积蓄

头条要闻

荒野求生成流量风口:有女子辞职参赛结果烫伤花光积蓄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健康
亲子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亲子要闻

添孙子祝福语

手机要闻

消息称苹果iPhone Air设计师已离职,但原因并非销量问题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日媒扬言要"击沉福建舰" 专家:玩火自焚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