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1991年后,拉丁美洲就再也没出过联合国秘书长。
这一地区已经等待了整整35年,希望按“地域轮换”的规则,但美国突然要对秘书长的位置下手。
中方也对此事进行表态,一场围绕规则的激烈较量就此展开。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AJY
美国单方撕毁联合国铁律
这不仅仅是一场选举,更像是一场迟到了35年的婚宴。
自1991年秘鲁人德奎利亚尔卸任后,拉丁美洲就一直在等待。
等待着按照“亚-非-欧-拉美”的顺序,轮到自己地区坐上联合国秘书长的位置。
![]()
德奎利亚尔
这等待是漫长的,整整一代人的时光。
如今,希望的曙光终于出现。
智利已经明确提名前总统巴切莱特,哥斯达黎加也预备推举前副总统格林斯潘。
巴西、阿根廷等国更是联合提交了“拉美配额决议”,获得了120个国家的联署支持。
![]()
整个拉美,都在为这场盛大的“回归”做着准备。
然而,就在庆典即将开始的时刻,一个不速之客却闯了进来,试图掀翻所有的宴席。
10月24日的安理会会议上,美国代表谢伊的发言,像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
![]()
美国代表谢伊
她说,传统的地区轮换制已经无法适应复杂的国际局势。
唯有面向全球选拔“最优秀人才”,才能让联合国重新发挥效能,而这一范围,理应包括美国。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每一个字都散发着“公平”、“高效”的光辉,但听起来却那么刺耳。
![]()
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不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根本不是什么改革,这是一场单方面的撕毁,是对联合国运行了80年铁律的公然挑战。
![]()
巴拿马常驻联合国副代表里卡多·莫斯科索当场就顶了回去。
他直言,发展中国家的领导经验,理应得到认可,话语里带着压抑已久的愤怒。
美国的这套说辞,并不新鲜。
![]()
早在2006年,它就玩过同样的把戏,当时也是嘴上说着“不看地区出身,只看能力”。
实际上却是不想让亚洲的候选人上台,最后还是中俄联手硬守着惯例,美国才没办法妥协接受了潘基文。
![]()
潘基文
如今,它更是撕下了所有伪装,连“轮换”这块最后的遮羞布都不要了,赤裸裸地就要把联合国的“一家之主”位置,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
这哪里是择优,这分明是“唯我”。
![]()
30亿欠款下的“择优”伪善
让我们深究一下美国口中的“能力”到底是什么。
它真的关心联合国的效能吗?
一个最扎心的事实是,这个口口声声要为联合国选拔“最优秀人才”的国家,却是联合国最大的“赖账房客”。
![]()
美国拖欠的联合国会费,累计高达30亿美元。
这笔巨额的欠款,直接导致了联合国总部的设施年久失修,甚至连基本的运转都步履维艰。
一个连账都不想付的房客,现在却跳出来,理直气壮地要教酒店经理如何经营酒店,这画面是不是充满了荒诞的黑色幽默?
![]()
逻辑很完美,说辞很高尚,动机很自私,后果很危险。
美国的真实算盘,其实藏不住。
随着自身相对实力的衰退,以及中美博弈的日益深入,美国发现,仅凭自己一家的力量,已经难以随心所欲地主导国际事务了。
![]()
它必须考虑借助现成的、最具合法性的多边平台——联合国,来继续维护自己的全球利益,推行“美国优先”的政策。
而要控制这个平台,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控制它的“大管家”——秘书长。
![]()
一旦让一个亲美人士,甚至美国公民坐上这个位置,联合国就极有可能沦为一个新的传声筒。
一个放大美国声音、压制不同意见的工具。
这种“以多边之名,行单边之实”的策略,已经成为美国外交新的突破口。
![]()
更可怕的是,美国的诉求中还暗藏着一个“双重陷阱”。
它一方面要求候选人必须支持对乌援助。
另一方面又对那些主张削弱安理会权威、与新兴国家保持密切合作的候选人充满警惕。
![]()
这就构成了一个无法逃脱的逻辑闭环:
只有符合美国利益的,才是“优秀”的;只要不符合,哪怕能力再强,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这哪里是选拔人才,这分明是在筛选代理人。
![]()
历史是最好的镜子。
1981年,面对试图连任的瓦尔德海姆,中国就曾在安理会连续16次投下反对票。
硬是用一己之力,守住了联合国秘书长选举不得来自五常的底线,捍卫了规则。
![]()
瓦尔德海姆
如今,面对美国打破惯例的企图,历史似乎又在重演。
中国和俄罗斯再次站了出来,形成了捍卫现有规则的联合防线。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强调:
联合国应坚守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和多边主义原则,绝不能沦为大国推行单边主义的工具。
![]()
俄罗斯代表涅边贾的表态更为直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部分欧美国家正强行将世界划分为“民主”与“专制”两大阵营,这种人为制造对抗的行为,严重破坏了联合国的多边平台功能。
![]()
我们选择与希望站在一起
这场围绕秘书长职位的博弈,本质上是联合国改革困境的集中体现。
它折射出的,是当今世界最深层次的矛盾:是走向多极化的包容,还是退回到单边主义的霸道?
美国试图通过修改规则来巩固霸权,这股逆流咄咄逼人。
![]()
而中国、俄罗斯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努力维护着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根基,这股力量同样坚韧不拔。
双方的分歧,直指联合国的核心价值与未来命运。
古特雷斯时代的结束,不仅意味着一个任期的落幕,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
它标志着全球治理体系,正行进在多极化与单边主义激烈碰撞的十字路口。
站在这个路口,我们何去何从?
拉美国家等待了35年的“地域轮值权”,不仅是一个地区的权利。
它是程序正义的象征,是防止联合国被某一个大国完全吞噬的最后防线。
![]()
如果这条防线被轻易撕毁,那么联合国剩下的,恐怕只有空壳了。
中国提出的“谋定后动、把准方向、务求实效”的改革建议。
之所以得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同,正是因为它指明了一条摆脱单一势力控制、实现真正主权平等的出路。
![]()
改革是必须的,但改革绝不等于推倒重来,更不等于满足某一个国家的私利。
真正的改革,应该让联合国更有效地应对全球性挑战,更能代表绝大多数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成为大国博弈的角斗场。
未来的走向,依然充满变数。
![]()
拉美地区的轮值诉求、女性候选人的突破期待、大国之间的否决权博弈,这三重矛盾相互缠绕,让选举的最终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
但有一点是清晰的。
当规则被公然践踏,我们必须选择坚守;当希望被无情威胁,我们必须选择相信。
![]()
我们相信,公道自在人心,霸权终将独行。
我们相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试图阻挡多极化潮流的努力,最终都将是徒劳。
这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秘书长职位,更是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未来。
![]()
结语
这场选举,是对公平规则的终极考验,是对强权逻辑的正面回击。
未来,联合国要么沦为大国私器,要么在多极化浪潮中获得新生,我们正站在历史的分岔口。
当规则被践踏,我们选择坚守;当希望受威胁,我们选择相信。你认为,未来会走向何方?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