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九月初九,又见重阳节。你的脑海里一定会在这一天的某一个时刻,闪现一个银发的脑袋,可能是你的爷爷奶奶或者是你的爸爸妈妈,也许是某一天的你自己。你应该在这一画面中多停留一下,想一想,这个“银发的脑袋”,TA究竟想要什么?是食品?是教育?是健康?是旅游?还是舒适地“宅家”?
9月9日,北京市银发经济消费需求调查报告发布,当中提及了当下老人有“八大需求”,包括老年食品、老年教育、老年健康、机构养老、老年旅游、居家助老、养老金融产品、适老化改造。
![]()
报告显示,老年食品、老年教育、机构养老、老年旅游是银发消费的高频需求,而适老化改造排在了末位。日前,有媒体记者对于排在“末位”的适老化改造这个需求发生了兴趣,提出了一个问题“不需要还是不够好”?知名银发经济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网商务频道总监梁长玉认为,这是一个好问题。
2016年11月,《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这是“适老化”一词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这是“需要”的国家政策判断。这一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国际上通常用老年人口比重作为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标准,老年人口比重越高,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越高。一般把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或老年型人口)的标准。
2016年的16.7%的比重,表明我国正在接近中度老龄化的界线,即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20%的界线,我国的老龄化具有规模大且发展迅速特点。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与国际上大城市相比,也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上海的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14.3%。
2012年开始,上海市民政局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每年对1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主要是低保、低收入老年人家庭进行安全性、无障碍、整洁性的“适老化”改造。截至2019年底,上海已为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8000户。
同年,上海市民政局做了不完全的排摸和统计,预估仅中心城区有“适老化”改造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可能就会达到二、三十万户。如何扩大收益面,成为当时上海考虑的重点。
在这个背景下,2021年,上海市民政局开启了全国首个市场化适老化改造项目,在试点街道,上海市6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均可申请参加市场化适老化改造项目,并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家庭自负”的机制。
截至2024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2.0%,标志着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其中,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人577万,占37.6%。毫无疑问,“适老化”改造需求的老年人家庭数量更大了。
但是,为了扩大“适老化改造”受益面的市场化探索,并没有成为市场的热点和行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2025年5月12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公布了一条关于对某个代表建议答复的信息显示,有代表们深入调研,在听取家装企业意见时,了解到企业参与适老化改造积极性不高。代表们提出了“关于充分发挥家装行业协会作用,促进适老化家装产业发展的建议”代表建议。
回复表明,关于“优化政策环境,激发企业参与活力”—上海市商务委鼓励协会积极参与政策制定。2024年9月,在落实国家8大类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基础上,上海市出台实施加力支持家装家居消费补贴政策,其中适老化产品补贴范围由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配合上海市民政局研提。
2025年,上海市商务委支持协会落实政策“升级版”。回复之际,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遴选2025年上海市加力支持绿色智能家电家居补贴政策参与企业(适老化产品)的通知》,由协会遴选推荐参与政策实施的在沪适老化产品销售企业,在政策实施期间对参与企业的范围进行动态调整,做好扩品类、提标准工作。
此外,还将积极落实政策举措,组织业内主要零售家装企业和品牌厂家经销商,做好新老政策衔接和培训解读,引导家装行业规范高效申报补贴。
截止至2025年9月17日,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前后公布了总共四批84家上海市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商名单,相对庞大的市场供给显然是不足的。在已经深度老龄化的上海,“适老化改造”却还真的缺需求?
真不是!2025年8月,解放日报的一篇报道显示,从数据看,我国有1.4亿套住宅亟需适老化改造,“人老”叠加“房老”,使得适老化改造成为一项紧迫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有望成为一条家居行业深度转型的万亿“蓝海”新赛道。
某沪上家装企业在“上海市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上线的第一周便很快爆单:“我们收到200多个咨询单,成交30多单。”
北京市银发经济消费需求调查报告中,“适老化改造”排在了八大需求之末,然而,吃住行,“适老化改造”归于“住”,排序却比不那么“必需”的“养老金融产品”还低,这显然有值得研究之处。
知名银发经济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网商务频道总监梁长玉表示,适老化改造怎么改,改什么?目前还没有形成规范和标准,大多数企业的适老化改造仅简单添加扶手或防滑垫,未系统性解决空间动线、智能联动等核心问题,健康管理、远程监护等先进科技也没有融入。
具体来说,就是改造能带来什么样的居家体验?企业没有进行说明、展示和市场教育,银发族也无从想象适老化改造带来生活场景的升级和更好体验,这就是市场热不起来的关键因素。
梁长玉建议,行业协会牵头领军企业制定适老化改造的规范和标准,丰富适老化改造的内容,以多种形式展示适老化改造后的美好家居,让“适老化改造”万亿“蓝海”市场“看得见”,帮助企业也能“摘得到”。
适老化需求持续显性化、刚需化,政府补贴更是不断“加码”。如何结合政策红利与市场创新,将被动需求转化为主动追求,激发相关企业的积极性,通过供给侧创新激活消费,推动智能家居、健康管理和数字化等产品普及,仍然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发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