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王苗苗 朱笑笑
“省农科院专家亲自下地指导我们耕地播种,确保在今年晚播的情况下实现更好的播种质量。”10月28日,在新乡市长垣市召开的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现场会上,长垣市张三寨镇张卜寨村小麦种植大户徐国正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
今年入秋以来,我省出现持续阴雨天气,给秋作物收获和小麦播种造成了影响,一方面湿玉米等若不能及时收获、干燥,极易在田间发芽或霉变,严重影响品质与安全;另一方面,土壤湿度过大导致无法按时播种,影响小麦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河南省科技特派员迅速行动,为农户提供科学指导。河南省作物(玉米、小麦、水稻)高产技术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长垣市)专门组织开展了这次以“学雷锋、做志愿”为主题的科技助农志愿服务活动。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何宁、省农科院长垣分院副院长孙文喜、长垣市科技局局长刘铁明、省科技厅领导出席开幕式。当地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余人参加活动。
河南省科技厅、长垣市科技局有关领导先后致辞,肯定了科技特派员在服务基层、推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长垣市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方面的探索与成效。在小麦种子的捐赠仪式上,当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永英代表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把郑麦929小麦种子送到新型经营主体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
在技术培训环节,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永英作了“郑麦929新品种特征特性介绍”的专题讲座。赵永英详细阐述了郑麦929小麦品种的高产、抗病、抗逆等优良特性,以及其在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表现,为参会人员提供了科学选种的依据。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方保停就“小麦抗湿晚播应变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分享了如何应对湿涝灾害,确保小麦种植的稳产增产。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王恒亮分享了“小麦植保技术”,他深入分析了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强调了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
培训会结束后,科技特派员们奔赴长垣市张三寨镇张卜寨村开展现场指导服务。在田间地头,科技特派员们与当地农民深入交流,实地查看小麦种植情况,针对农民提出的种植难题一一解答,并现场讲解示范了如何精细耕地、精量播种以及小麦的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科技特派员们的耐心指导和专业服务赢得了农民们的一致好评。
![]()
随后,科技特派员们来到河南蘧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当地一家重要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特派员们详细了解了企业的玉米烘干设备和工艺流程,针对当前的高湿度环境,提出了优化烘干参数、增加通风量等技术建议,并现场指导企业工作人员调整烘干设备的操作方法,确保玉米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安全水分标准,有效避免了玉米发霉变质的风险,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难题,保障了玉米的品质和安全。
![]()
通过本次志愿服务活动,科技特派员们充分发挥了自身专业优势,为长垣市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未来,科技特派员们将继续深入基层,助力广大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更多的幸福与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