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以工代赈项目真是好,咱在村里就挣钱,干活顾家两不误!”“一条路富了民,连了心。以前这条道路杂草丛生,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现在政府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改造,改善了村容村貌,又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10月29日,在2025年淄博市以工代赈工作推进现场会,沂源县南鲁山镇、悦庄镇的村民这样评价以工代赈项目。在淄博,一个个以工代赈项目成功落地,成为乡村全面振兴蓝图上的生动笔墨。
以工代赈项目获1.135亿元资金支持
以工代赈作为稳就业稳经济政策工具之一,包含促进就业增收、提升劳动技能、推动区域发展等多种功能。在淄博,目前已下达中央、省预算内资金支持以工代赈项目13个,资金4151万元。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还将下达近20个项目,总投资919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7200万元。这样算下来,2025年全年加上2026年提前批次,淄博市将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工代赈项目1.135亿元资金支持。”
发放劳动报酬2.1亿元 带动务工人数7550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要想从中央以工代赈资金中分得一羹,就要在平时下足功夫。淄博市制定省市县三级项目清单项目共96个,充分放大以工代赈“赈济”实效,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务工人数7550人,发放劳动报酬2.1亿元。
截至目前,淄博市共申报中央、省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34个,总投资1.64亿元,申请中央、省预算内资金1.24亿元。其中,张店区2个,淄川区4个,博山区4个,周村区3个,桓台县1个,高青县6个,沂源县10个,高新区2个,经开区2个。
保障报酬发放
确保项目兼具民生改善与就业带动功能;吸纳部分当地群众务工。以工代赈项目40%甚至是50%以上的中央预算内资金要以劳务报酬的形式发放到务工群众手中,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做好群众务工、报酬发放、技能培训,督促项目施工单位及时足额支付劳务报酬;坚决执行银行卡或“一卡通”发放劳务报酬,杜绝现金发放形式。
除了关注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更要把群众是不是真务工、报酬是不是真发放、“赈”的作用是不是真发挥作为监督重点。
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示范田”
“先有群众、后有项目”,重点围绕小型道路建设、河堤沟渠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短板弱项,常态化、滚动式谋划储备项目。发改部门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型劳务组织主体,更加充分、直接地组织发动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
淄博市盯紧劳务报酬发放和项目的规范实施,把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打造成各行业各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示范田”。 淄博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调研员吴国栋表示,将持续深化项目谋划,做到数量质量并重,抢抓政策窗口,真正将其打造为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德政工程,坚守赈的初心,发挥赈的实效,全力开创淄博市以工代赈工作新局面。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赵志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