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在最新一轮中美经济对话中再次表达了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担忧。这已是美国高官年内第三次提出类似论调。
![]()
三十年前,苏联解体宣告冷战结束,美国沉浸在“历史终结”的胜利喜悦中。当时,许多美国战略家预测,中国将会是下一个崩溃的共产主义大国。
然而三十年后,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25年最新年度《世界民情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全球好感度持续上升,全球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与去年相比增加了5个百分点。
![]()
更让美国感到困惑的是,大约有41个国家约4900名成年人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全球净好感度评分为8.8,而美国的评分为-1.5,中国的全球好感度首次超越美国。
这种反差却是让西方好奇了,为什么中国的道路成功了,而俄罗斯却一蹶不振?为什么美国倾心培养的“学生”未能壮大,而被他们一直质疑的中国却脱颖而出?
实际上,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俄罗斯采纳了西方推荐的“休克疗法”,试图一夜之间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政府全面放开价格控制,大规模推行私有化,结果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国民经济崩溃。
![]()
尤其在1992年,俄罗斯经济急剧下滑,物价飞涨,普通民众生活水平一落千丈。而这种激进改革彻底打乱了俄罗斯社会结构,许多实力雄厚的企业倒闭,工业体系崩溃,国家陷入长期混乱和衰退。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没有全盘推翻现有体制,而是在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的同时,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这种“稳中求进”的策略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而美国当时更看好俄罗斯的转型模式,认为中国的改革“不彻底”,难以成功。然而,历史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俄罗斯几十年未能完全恢复元气,而中国则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明明都是共产主义国家,西方好奇,这中国强在哪里?
简单来说,中国的发展模式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注重试点先行、循序渐进。这种务实主义改革路径确保了中国在变革过程中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反倒是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则导致国家能力严重削弱,民生困苦,国际地位下降。
可以说,与美苏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抗不同,中国没有走传统军事扩张和意识形态输出的老路。相反,中国通过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合作网络。
![]()
而在经贸领域,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最大市场之一,中国与世界各国形成了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经济纽带成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增强,美国开始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特别是在科技领域。美国发动了对中国的科技战,从芯片、软件到设备供应,实施了一系列封杀措施。美国试图通过卡住“上游”技术来遏制中国发展。
然而,与预期相反,中国的反应不是退让而是加速自主创新。
![]()
面对外部压力,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迅速调整战略,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在高端制造、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中国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美国原本希望通过技术封锁让中国发展“慢下来”,但结果适得其反。封锁反而激发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决心,加速了技术突破的步伐。这种应对能力背后是中国几十年的产业积累和制度韧性。
美国对华科技打压的策略建立在错误预判基础上。美国认为通过技术封锁可以轻易遏制中国发展,但中国凭借强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充足的科研人才,在压力下实现了更快成长。
![]()
而科技竞争的本质是创新生态系统的竞争。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础。
另外在经贸领域,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最大市场之一,中国与世界各国形成了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经济纽带成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可以说与美国的霸权主义不同,中国强调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合作模式,尊重各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
虽然美国试图通过“脱钩断链”削弱中国影响力,但响应者很少。绝大多数国家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而是希望保持与中国的合作关系。这种现实反映了美国对华围堵战略的不得人心。
也是因为中国这种包容的全球治理观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同。
所以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不是通过武力扩张,而是依靠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这种模式产生的吸引力更持久,也更难被传统霸权战略所遏制。
![]()
而美国对华战略误判的最可怕的,便是根源在于其固守冷战思维。
美国习惯用美苏争霸的框架看待中美关系,试图用遏制苏联的方式对付中国。然而,当今世界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冷战时期的策略难以奏效。
通俗地说,美国长期以来高估了自己的控制力,低估了中国的应变能力。美国以为通过施压可以改变中国的发展道路,但中国展现出的战略定力和应对能力超出了美国预期。
![]()
而美国沉迷于维护全球霸权地位,试图阻止多极化趋势。然而,国际格局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是历史必然。美国逆流而动的行为只会加速其自身影响力的衰退。
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承认:“美国正试图组织一个由志同道合国家组成的联盟来制衡中国,但这种战略没有奏效。它伤害了中国,同时也伤害了美国,从长远来看,对美国人的伤害很可能超过对中国人的伤害。”
只得说放眼未来,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而中国不寻求取代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是致力于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
![]()
三十年前,美国在冷战后俯瞰全球,三十年后,它面对一个不靠枪炮却重塑秩序的中国。所以中国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稳健发展、自主创新与互联共赢的必然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