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陈琳)免费鸡蛋、神奇保健品、亲情攻势……面对花样翻新的网络消费陷阱,1.61亿银发网民如何安心触网?10月28日,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用一场生动的情景剧和互动测试,为老年人支招。
在重阳节到来之前,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在马连洼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开展“重阳暖人心,防诈护安心”网络消费科普宣传活动,通过情景剧、互动测试等创新形式,帮助“银发”群体识别网络消费陷阱,提升防骗能力。
![]()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在马连洼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开展“重阳暖人心,防诈护安心”网络消费科普宣传活动。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结合真实案例,深入剖析了老年人在网络消费中容易遇到的食品、药品、网络培训课程等消费陷阱,为老年群体筑起一道坚实的“防诈墙”。
“大家在网上有没有刷到过各种针对老年人的商品销售视频?”“他们是怎么上当的?”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一开场就用接地气的提问吸引了在场老年人的注意力。
![]()
工作人员结合真实案例,深入剖析老年人在网络消费中容易遇到的消费陷阱。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工作人员特别对保健食品选购注意事项进行了重点讲解,提示老年人在购买保健食品时,要正确认知“蓝帽子”标志,切记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应科学理性消费,并保存好购物凭证以备维权使用。
“叔叔阿姨们,都领过免费鸡蛋吗?体验过免费按摩椅吗?”工作人员从老年人熟悉的场景入手,结合实际案例和宣传手册,揭露了不法分子常用的三大骗术:“免费陷阱”——以免费礼品、免费体验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与活动,进而推销高价产品;“专家忽悠”——冒充医学专家、营养师,夸大产品功效,诱导老年人购买无效保健品;“亲情攻势”——通过嘘寒问暖、贴心陪伴等方式获取老年人信任,进而实施诈骗。
工作人员提醒老年群体务必保持警惕,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遇事多和家人商量。
![]()
老年人踊跃参加网络消费科普宣传活动。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为加深理解,活动特别设置了“场景化消费测试问答”环节。工作人员模拟了“直播间推销神奇保健品”“冒充客服套取银行卡信息”“新店开业免费领取礼品”等多个日常生活中常见情形,邀请大家进行判断和选择。
这种互动方式极大地调动了老人们的参与热情,他们在踊跃答题和听取解析的过程中有效识别了消费陷阱,巩固了所学知识。
![]()
为加深理解,活动特别设置了“场景化消费测试问答”环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防电信网络诈骗》情景剧,引得台下阵阵笑声和掌声,笑声过后是深刻的警醒。大家纷纷表示,这种形式“记得牢”“看得懂”,效果特别好。
据悉,此次活动是海淀区“消费之声”进社区品牌的又一次落地实践。今年3·15,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消费者协会,结合海淀区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家商量着办”机制,策划了“消费之声”进社区这一消费教育品牌项目。
该项目通过创新打造“线上+线下”消费教育模式,有效整合区域消费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消费教育服务,营造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截至目前,“消费之声”已走进海淀区北下关、香山、马连洼等多个街镇,围绕不同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