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韩国一个叫金在吉的教授在课堂上掏出三件“宝贝”,当着学生的面说了一句很冲的话:“韩国人的祖先,可能是中国人。”
这话一出口,教室一阵寂静,网络上一阵喧哗。有人骂他“背叛民族”,也有人说他“敢讲真话”。
![]()
更离谱的是,有韩国网民在论坛上喊话让他“滚出韩国”。但金教授倒也不急不躁,淡定地说:“我是搞学术的,不是搞政治的。说的是证据,不是立场。”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哪三件“铁证”,能让一国的历史叙述突然抖一抖?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故事的起点:一节普通的历史课,掀翻了锅盖
事情发生在2025年初春,地点在韩国首尔大学的一个历史系教室。金在吉教授正在给学生讲朝鲜半岛早期历史,话说到西汉时期,他突然从讲台下拿出三样实物:一个铜印、一块墓碑拓本、几枚古币。
他先举起那枚盖有“乐浪太守印”的铜印,说:“这是汉武帝时期设在朝鲜半岛北部的乐浪郡的官方印章,意思是,当时这里就是汉朝的地盘。”这枚印章不是道听途说,而是韩国自己文物部门认证过的,确实出土于韩国境内,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一百多年。
![]()
接着,他又展示了一块墓碑拓本。碑文上写得清清楚楚:刘茂,汉朝官员,最后一站就是乐浪太守,死后埋在了平壤附近。金教授说这不是偶然,而是证明汉朝官员在半岛上有真实活动记录,甚至在那儿终老。
第三样,是几枚战国时期的刀币,这个比较让人疑惑,毕竟刀币是中国战国时期燕国用的钱,怎么跑到了现在的韩国?金教授解释说,这些刀币是在韩国全罗南道的古墓群里发现的,说明早在战国时期,中原的货币已经流通到朝鲜半岛。
![]()
很多学生当下就愣住了。韩国从小学到大学,教的都是“我们是独立发展的民族,曾被外族侵略,但文化根脉是我们自己的”,可金教授这三样证据,直接把这套说法敲出了裂缝。
更炸裂的是他的一句话:“这些证据并不是为了证明谁高谁低,而是要面对一个事实——我们韩国文化的血脉,可能并不完全是我们以为的那样纯粹。”
![]()
舆论风暴:有人骂叛徒,有人喊真相
这节课的视频后来被学生传到网上,顿时引爆了韩国社交媒体。各大论坛、新闻评论区都被“金在吉”三个字刷了屏。
一派人气急败坏,说他“吃着韩国的饭讲中国的好话”,甚至有激进分子说要抵制首尔大学。还有人翻出他以前的发言,说他“早有亲中倾向”,是“文化投降主义”。
![]()
另一派则相对理性,支持他站出来讲证据。有人说:“讲历史就得有证据,不能光靠民族感情。”还有年轻人表示,韩国应该像美国、法国那样,敢于面对历史的灰色地带,而不是一味美化自己。
金教授本人倒是很冷静。他在一次公开发言中说:“我不是在说韩国不伟大,我是在说,伟大是建立在对真相的尊重上。”
这句话让人回味。的确,历史不是一场PK赛,不是谁压过谁,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程。尤其在东亚这个文化圈里,文明的传播从来就不是一条单行道。
![]()
证据背后:汉文化的“脚印”早就踩在了半岛上
我们不妨把金教授的那三件“铁证”再捋一遍。
第一,汉武帝设乐浪郡这事儿,早在我国《史记》《汉书》里就有记载。设郡的意思,是中央直接派官员来管理,跟现在的“设区”差不多。这不仅是政治管理,更是文化渗透。
第二,刘茂墓碑的存在说明,不少汉朝官员在半岛上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扎根生活,管理政务。这种行政存在,自然也带来了语言、礼仪、服饰、制度等全方位的影响。
![]()
第三,战国刀币的发现更有意思。说明在韩半岛还没有形成统一政权之前,就已经和中原有经济往来。这不是“文化输出”,而是“经济互通”。钱币能流通,说明人来人往也是常态。
这三样东西,拼起来就不是孤立的“文化碎片”,而是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它们共同指向一个事实:我国早期的政治、文化与经济体系,曾在半岛上留下了清晰的痕迹。
从血脉到语言:科学也站出来说话了
除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文物,科学研究也在悄悄印证金教授的观点。
韩国遗传学家金旭曾做过一个基因研究,对185名韩国人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结果发现,大约有40%的基因片段与我国中原地区的农耕人群高度重合。这说明,韩国人的祖先里确实有大量中原移民的血统。
![]()
再看语言。2021年《自然》杂志的研究指出,韩语、日语、蒙古语这些我们以为“差别很大”的语言,其实都起源于中国北方的原始语言系统。韩语和汉语虽然在语法上不同,但词汇上却有大量重合。
韩国现在使用的日常词汇中,有超过一半是汉字词。更不用说,他们今天的文字“谚文”,在15世纪创制时就是借鉴了汉字结构的笔画逻辑。
这些不是“抄袭”,也不是“附庸”,而是典型的文化交融。就像我们今天用英语单词,也没人说我们就是英国人。问题只在于,是否敢于承认自己曾“受过谁的影响”,而不是一味强调“我们什么都是自己来的”。
![]()
历史不是用来吵架的,而是用来认清自己的
金在吉教授这事儿,其实说到底不是“谁是谁的祖先”的问题,而是“我们愿不愿意直面历史”的态度问题。
如果我们看看世界上那些成熟的国家,比如美国,它在历史课本里也讲印第安人被屠杀,也讲种族隔离,也讲自己曾经的黑历史。不是为了让学生自卑,而是让他们明白:今天的成就,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韩国今天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文化输出很强,韩剧、K-pop风靡全球。但在构建“国家认同”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回避历史上与我国的深层联系,那这份“自信”很可能就是架在沙滩上的高楼。
![]()
对我国来说,这个事件也不必太过敏感。我们提倡文明互鉴,一直强调“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文化不是谁征服谁,而是谁包容谁、谁影响谁,这种影响不是丢脸,而是荣耀。
金在吉教授的课,不只是一次讲历史的尝试,更像是一面照见过去的镜子。那三件“铁证”,不是为了引发争议,而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是谁,不是靠想象,而是靠证据来判断的。
历史的真相,总是藏在细节里。认清它,不是为了否定自己,而是为了更清楚地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往哪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冷静地听听那些敢讲实话的人。毕竟,一个社会的成熟,正是从敢于面对“刺耳的真相”开始的。
参考资料:
古代朝鲜半岛的本色与渊源——新京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