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10月下旬,清晨的阳光漫过滇西的山岗,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木城乡鱼塘垭口社区富宝新村的咖啡地里早已热闹起来。村民们穿梭在果树间,正忙着除草施肥,再过半个月左右,咖啡采收季就要到了。
鱼塘垭口社区与缅甸果敢丛岗乡隔江相望,下辖9个村民小组,戍守着19.71公里国境线,是汉、彝、傈僳等多民族的共同家园。
过去,受边境地区山高路远的限制,当地村民仅能守着有限的耕地生活。
近年来,鱼塘垭口社区以产业增效、群众增收为目标,凭借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优势,利用怒江畔较为平缓的坡地大力发展咖啡种植,培育壮大“一村一品”规模效益。
截至今年10月,鱼塘垭口社区咖啡种植面积达8015亩,预计产量600吨、产值2000万元左右。
![]()
富宝新村咖啡地里的咖啡正在转色期。人民网 王娴摄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鱼塘垭口社区还引进了专精咖啡生产加工销售企业。
走进位于富宝新村的芮语咖啡加工厂,脱皮、晾晒、烘焙、分级等“一条龙”咖啡加工生产线已静待咖啡收成。芮语咖啡加工厂老板匡大元介绍:“目前,加工厂如果满负荷运转,一年可加工2000吨咖啡鲜果,加工厂一年可以带动3000到5000人次季节性用工,还有6个固定员工全是本地村民。”
如今,村里还成立了龙陵县兴盛咖啡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不仅会为村里的咖啡种植户定期组织技术培训,还帮农户和企业牵线搭桥,签订咖啡保价收购协议。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农户的咖啡豆每吨收购均价大约能高出1000元,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户“自采零售”的零散模式。
光靠种植还不够,得让乡亲们一年四季都有收入。咋办?
当地坚持“长短结合、种养联动”的思路,在发展咖啡等长效产业的同时,还引导村民种植甘蔗、四季豆等“短平快”经济作物。同时,在木城乡烟站的技术指导和帮助下,村民们开辟了怒江边的沙石地种植烤烟,收入得到了很大提升。
社区里不少农户还用不符合加工标准的咖啡果肉饲养生猪、肉牛,既有效利用了种植废弃物,又降低了养殖成本。社区还在落实养殖补贴、保险、贷款等政策,鼓励农户扩大生猪、肉牛养殖规模,让“种养循环”的路子越走越宽。
特色产业的“引擎”正为这个当地注入蓬勃动力。从偏远山村到幸福边境新村,鱼塘垭口社区的村民们正用红火的产业,绘就着滇西边陲动人的幸福图景。(王娴、赵玉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