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焦点:
居家用药安全须知:
多病共存老人必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武明芬,赵志刚
农历九月初九,为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时民间有登高望远、佩戴茱萸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长辈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然而,对于许多身患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冠心病等)的老年人来说,每日与多种药物为伴,已成为生活的常态。居家用药安全是守护晚年安康的基石。本文旨在倡导提高老年人用药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用药的管理。
多病共存老年人服用多种药物的注意事项
1.严格遵医嘱,切忌自行其是
医生开具的每一种药物、剂量、服用时间和疗程,都是基于对患者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综合评估。切勿因“感觉好转”自行停药,或因“效果不明显”随意加量、换药。务必定期复诊,让医生、药师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
2.精简用药是金标准
秉持“用最少的药物,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理念。主动告知医生、药师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草药、保健品),便于医生、药师评估是否有可停用或可替代的药物,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种类,降低风险。
![]()
3.定期评估,动态调整
身体状况和药物反应并非一成不变。养成习惯,每次就诊携带完整的用药清单(或药盒),与医生、药师共同评估当前用药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当出现新症状或不适时,更要警惕是否为药物所致。
此外,如有异常,务必及时向专业人员咨询。
居家用药中潜藏的风险与挑战
1.“多重用药”风险叠加
药物有毒副作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1]。多种药物在体内代谢时可能相互干扰,导致药效增强(引发中毒)或减弱(治疗失败)。例如,华法林(抗凝药)与某些抗生素、止痛药或某些心血管药物合用,出血风险剧增;某些降糖药与阿司匹林同服,可能增强降糖作用引发低血糖[2]。
多种药物同时服用还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3]。服用药物种类越多,发生头晕、跌倒、便秘、食欲不振、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几率越高。研究显示,同时服用5种以上药物,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一倍[4]。
服用药物越多,用药依从性越困难[3]。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药品种类多、服用时间复杂(如饭前、饭后、空腹、睡前),极易导致漏服、错服、重复服用。老年人视力下降看不清药品标签和说明书,手部关节灵活性变差导致拧不开药瓶盖或分药困难。因自身不适或病情改善,对疾病认识不足或受错误信息影响,自行调整用药。以上情况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良事件发生。
2.药物本身特性带来的风险
关注特殊不良反应。如某些降压药如特拉唑嗪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突然起身时头晕眼花,易跌倒);某些精神类药物可能增加跌倒和骨折风险;某些降糖药可能导致低血糖(手抖、心慌、出汗、意识模糊)[5]。
注意饮食禁忌。许多药物与食物存在禁忌。最经典的例子是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某些降压药或抗心律失常药期间,大量食用西柚或西柚汁,会显著升高药物浓度,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甚至药物中毒。
3.药品储存与管理不当也会带来风险
家庭药箱如果不定期清理,会造成部分药品过期失效或变质。服用过期、变色、潮解、开裂的药品,轻则无效,重则有害。药品都是有储存条件要求的,如果未按说明书要求如冷藏、避光或干燥保存,会导致药物失效(如胰岛素、某些益生菌、滴眼液)。家庭药箱药品需要保留药品原包装和说明书。药品拆封后未保留原包装和说明书,或不同药品混放,容易混淆,造成服药错误,严重时可能发生致命危险。
做好居家安全用药的基本事项
1.记录清楚,一目了然
制作个人专属用药清单。详细列出每种药品名称(通用名和商品名)、规格(每片剂量)、每次用量、每日次数、具体服用时间(如早餐前30分钟、晚餐后)、主要用途、开药医生及日期。可制作表格贴在药箱或冰箱醒目处。建议附上咨询电话。
充分利用分装药盒。购买标有星期和早、中、晚的分格药盒,由家人或照护者每周(或每日)提前分装好每一次的药量,尽可能减少错漏。务必选择质量可靠、密封性好的药盒。
2.严格遵守服药时间与方式
熟悉理解一般术语。“空腹”通常指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饭前”指餐前15~30分钟;“饭后”指餐后15~30分钟;“睡前”指睡前30分钟。特殊要求(如“嚼碎”“整片吞服”“舌下含服”)务必遵守。
养成用药习惯。将服药与日常活动(如刷牙、晨起、三餐)关联,有助于形成规律。绝大多数药物需用足量温开水送服(约200 mL)。避免用茶、咖啡、牛奶、果汁(尤其西柚汁)、酒精送服,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特殊药物(如保护胃黏膜的铝碳酸镁咀嚼片)需要咀嚼。
3.警惕药物与食物/保健品的“冲突”
西柚/西柚汁对众多药物(降脂药、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过敏药、免疫抑制剂等)有显著影响,应严格避免。高脂饮食可能影响某些抗真菌药、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高盐饮食会削弱降压药效果。含钙/铁/镁丰富的食物或制剂(如牛奶、钙片)可能影响某些抗生素(如四环素类药品、喹诺酮类药品)的吸收,需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保健品/中草药绝非绝对安全!人参、银杏、圣约翰草(贯叶连翘)等常见保健品都可能与处方药发生严重相互作用(如增加出血风险、影响抗凝药、抗抑郁药效果)。服用前务必告知医生、药师。
4.用药后需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记录不适,及时沟通
服药后出现任何新症状(如皮疹、瘙痒、恶心呕吐、头晕、乏力、水肿、排尿异常、便血等)或原有症状加重,要及时向有关医务人员反馈,提供全部的用药情况,并记录发生时间、具体表现、怀疑与何种药物相关。考虑为不良反应时,宜向医生或药师报告,勿自行停药或处理,病情严重时,立即停药并紧急就医。
5.定期整理家庭药箱
建议请专业人员到家,至少每3个月彻底清理一次家庭药箱。查药品有效期(过期药品及时处理),有无变质,如发现变色、潮解、粘连、异味、开裂、浑浊等变质迹象,立即处理丢弃。过期或变质药品勿随意丢弃于生活垃圾或冲入马桶。应咨询社区或药店是否有药品回收点。若无回收点,宜作为有害垃圾处理。特殊药品(如抗癌药、麻醉药)按特殊规定处理,如退回取药医院或药店。检查药品是否按照说明书要求存放,如冷藏是指放入冰箱冷藏室(通常2~8°C),勿放冷冻室或紧贴冰箱内壁。所有药品保留原包装和说明书存放,直至药品用完。
老年人居家安全用药需要家人帮助
老年人记忆、理解、活动等能力变差,家人应成为老人安全用药的重要构成部分。子女或主要照护者应主动了解老人的疾病和用药情况。陪同就诊,帮助记录医生叮嘱。协助制作、更新用药清单和分装药盒。
加强沟通与监督。定期询问老人服药情况,有无困难或不适。观察老人精神状态、活动能力、食欲等变化。发现漏服、错服,及时纠正并寻求专业指导。
善用提醒工具。设置手机闹钟、使用智能药盒(带提醒功能)、在日历或显眼处张贴便签等,帮助老人按时服药。
创造安全的居家环境。保证家中光线充足,走道无障碍物,浴室安装扶手,降低因药物副作用(如头晕)导致跌倒的风险。
「重阳寄语」
在重阳节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里,我们登高祈福,更应俯身关注长辈们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基石——用药安全。
对于身患多病的老人,居家用药绝非小事。一次不经意的错服、一颗过期的药片、一次被忽视的不良反应,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唯有老人自身提高警惕、家人关心帮助、医者专业指导,三方合力,方能织就一张牢固的居家用药安全网。
让我们将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融入每一天的陪伴。让科学的用药知识,成为守护长辈晚年安康的长明灯。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合并神经精神疾病多重用药风险防控专家共识[J]. 中国药房, 2022,33(23):2817-2825.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5,17(1):16-139.
[3] 沈杰, 高宁舟, 郑松柏, 等. 老年人多重用药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4,43(3):269-278.
[4] 课题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YFC,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 高龄老年共病患者多重用药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23(5):548-554.
[5]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等.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J]. 协和医学杂志, 2024,15(4):771-800.
审稿|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冯变玲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方忠宏
「作者简介」
![]()
武明芬,主任药师,副教授
MTM药师,慢性病MTM门诊出诊药师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药师
神经内科临床药师带教师资
国家卫生健康委紧缺人才岗位培训带教师资
家庭药师培训基地师资
任中国药学会循证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师协会居家药学分会办公室主任;北京市丰台区药学科普专家;北京市家庭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师资;北京市丰台区药学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委员、秘书;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擅长脑血管病药物治疗与慢病药物治疗管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指南/专家共识编写10部;编写书籍8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3部。
药师热议话题精选
药事网合作转载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药事网
中国领先的互联网药师集团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