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9日举行的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益阳专场上,中共益阳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熊炜系统介绍了益阳市在“十四五”期间推动城乡面貌焕新、民生福祉提升的显著成效。益阳坚持以“益山益水,益美益阳”为城市名片,成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
城市颜值与品质双提升
益阳在获评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熊炜指出,今日益阳的“美”体现为“三宜”。在宜居方面,建成一园两中心、资江风貌带等民生工程,中心城区新增健身绿道72公里、停车泊位2.5万余个、口袋公园66个,改造老旧小区565个,实施“三微”项目426个。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22家关停石煤矿山完成生态修复,南洞庭湖水质连续三年稳定达到Ⅲ类,大通湖总磷浓度下降至0.069mg/L,累计下降18.6%。
营商环境与宜业水平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持续强化,2024年有4个县市区获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表现优秀县市区,园区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3位。2025年,益阳将降本增效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围绕水电气、用工、融资、物流等方面出台若干措施,预计每年可为企业降低综合运营成本4亿元以上。例如,通过搭建从益阳电厂到用热企业的18公里管网,供热成本下降了40%。
文旅融合与宜游特色日益彰显
益阳文旅产业乘势而上,获评“文学之乡”,成为国家羽毛球奥运后备人才梯队重点建设城市。全市创评茶乡花海、桃江竹海等国家4A级景区9家,总数达到12家。安化黑茶、南县稻虾等“益阳味道”深受游客喜爱,成为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重要载体。
![]()
民生实事与福祉保障扎实推进
益阳每年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均超过8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持续跑赢经济增速。每年高质量办成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十四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超15万人,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位超6万个,创建6个国家级、72个省级医学重点专科,基本形成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就医圈。
针对民生短板,益阳创新建设“益老食堂”86家,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益行益善 益老益小”项目荣获“中华慈善奖”。
风险应对与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益阳有效应对多轮暴雨洪水,成功实现“不溃一堤一垸、不垮一库一坝”。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在全省率先建成应急广播体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逐年下降,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潇湘晨报记者吴雨晴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