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特尔特这波被当场按住,国际刑事法院一点都不含糊,小马科斯笑出了声直呼心里石头总算落地,海牙那边继续加码,关键卡点就是不松,直接帮了小马科斯两个大忙,这一回,杜特尔特家族将要迎来大麻烦,日后重返菲律宾政坛会很难
日前,针对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及其阵营所提出的没有管辖权这一抗议,国际刑事法院对此做出裁决称,上述抗议无效,这意味着国际刑事法院仍将会以“反人类罪”的指控,然后对杜特尔特开展调查乃至进行审判。
![]()
国际刑事法院的关键裁定
2025 年 10 月 28 日,国际刑事法院(ICC)公布针对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 “反人类罪” 指控的管辖权裁定,明确驳回杜特尔特及其阵营提出的 “ICC 无管辖权” 抗议,确认将继续推进对杜特尔特的调查与审判程序。这一裁定意味着杜特尔特试图通过法律途径摆脱 ICC 管辖、重返菲律宾的希望彻底落空,目前其仍被关押在荷兰海牙,等待后续司法进程。
ICC 在裁定文件中详细阐述了管辖权依据,核心围绕两个时间节点展开。其一,杜特尔特被指控的 “反人类罪” 行为主要发生在 2011 年至 2019 年 3 月期间,而菲律宾在此期间仍是《罗马规约》缔约国,根据《罗马规约》“行为发生时缔约国身份” 原则,ICC 对该时间段内的相关罪行拥有管辖权。
![]()
其二,菲律宾政府于 2018 年 3 月宣布退出《罗马规约》,但根据规约规定,退出决定需在宣布后 12 个月生效,而 ICC 早在 2018 年 2 月便已对杜特尔特启动初步调查,调查程序启动时间早于退出生效时间,因此管辖权不受后续退出影响。
这一裁定直接否定了杜特尔特阵营的核心辩护逻辑。此前,杜特尔特方面一直主张 “菲律宾已退出《罗马规约》,ICC 无权管辖”,并试图以此为由要求终止调查、释放本人。但 ICC 的裁定文件明确指出,“国家退出规约不影响退出前已启动的调查程序,也不免除退出前发生罪行的刑事责任”,从法律层面堵死了杜特尔特的辩护路径。
![]()
杜特尔特的 “脱罪尝试”
杜特尔特与 ICC 的纠葛始于其任内的大规模打击违禁品执法行动。2016 年至 2022 年杜特尔特执政期间,菲律宾开展的相关行动引发国际社会对人权问题的关注,2018 年 ICC 正式对其启动初步调查,指控行动中存在 “法外处决” 等涉嫌 “反人类罪” 的行为。
为规避 ICC 管辖,杜特尔特政府于 2018 年 3 月宣布退出《罗马规约》,2019 年 3 月退出正式生效,试图通过 “国家退出” 的方式切断 ICC 的管辖权基础。
![]()
卸任初期,杜特尔特的 “脱罪计划” 一度奏效。一方面,退出《罗马规约》让 ICC 失去直接对其采取行动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他与新任总统小马科斯达成政治合作,小马科斯政府对 ICC 调查采取 “不配合” 态度,使得杜特尔特在菲律宾国内维持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地位,甚至一度被视为南部地区的重要政治力量。
然而,随着 2024 年下半年马科斯与杜特尔特阵营关系破裂,局势发生转折。双方在预算分配、地方治理权限等议题上矛盾激化,小马科斯政府逐渐放松对 ICC 调查的抵制,甚至默许 ICC 相关人员进入菲律宾开展证据收集。
![]()
2025 年初,ICC 以 “涉嫌逃避司法” 为由,在菲律宾境内将杜特尔特逮捕并引渡至海牙,引发菲律宾政坛震动。此后,杜特尔特阵营多次提出管辖权抗议,试图扭转局面,但最终未能撼动 ICC 的裁定。
小马科斯的 “双重利好”
ICC 的裁定对小马科斯政府而言,无疑是重大政治利好,直接为其解决了两大执政难题。首要利好在于彻底消除杜特尔特这一核心政敌的威胁。杜特尔特虽被关押海外,但在菲律宾国内仍拥有庞大的政治影响力,其家族控制的 “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 在国会占据一定席位,南部达沃市等传统势力范围更是被杜特尔特家族经营多年,对小马科斯的执政基础构成潜在挑战。
![]()
如今杜特尔特无法回国,其阵营失去核心领导,内部凝聚力逐渐涣散,小马科斯得以避免 “政敌回归引发政治动荡” 的风险。
更为关键的是,小马科斯获得了清算杜特尔特家族及阵营的契机。目前,小马科斯政府已将杜特尔特的女儿、前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此前因中期大选而中断的对莎拉 “竞选资金违规” 的调查,有望在近期重启。
![]()
除个人层面外,杜特尔特家族控制的地方政权也成为清理目标,达沃市的多名市政官员已被小马科斯政府以 “贪腐” 为由停职调查,政府还计划通过调整南部地区行政划分,削弱杜特尔特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
从政治现实看,小马科斯对杜特尔特家族的清算,本质上是为了巩固自身权力。2025 年菲律宾国内贪腐调查风波中,小马科斯本人也被卷入 “家族资产来源不明” 的争议,若杜特尔特阵营借机发难,可能引发执政危机。如今杜特尔特被牵制在海外,小马科斯可集中精力处理内部争议,同时通过削弱政敌扩大自身势力,为后续执政扫清障碍。
![]()
菲律宾政坛的连锁反应
ICC 裁定引发的连锁反应,正深刻改变菲律宾的政治格局。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南部地区的权力真空。杜特尔特家族长期主导棉兰老岛等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事务,莎拉・杜特尔特更是凭借父亲的影响力,在南部拥有极高的民众支持率。
如今杜特尔特被关押、莎拉面临调查,南部传统政治势力出现松动,地方官员开始重新选择政治立场,部分原本依附于杜特尔特家族的政客已转向小马科斯阵营,试图寻求新的政治靠山。
![]()
国会层面的阵营重组也在悄然进行。杜特尔特阵营控制的 “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 内部出现分裂,部分议员为避免被牵连,选择退出该党加入小马科斯领导的 “国民党”,导致国会中支持小马科斯政府的席位进一步增加,政府推动法案的阻力大幅减小。
这种 “一边倒” 的政治态势,虽短期内有利于小马科斯集中权力,但也可能引发 “权力过度集中” 的担忧,部分反对党已开始呼吁 “警惕独裁倾向”。
![]()
从长期来看,菲律宾政坛可能面临 “民粹势力消退” 的趋势。杜特尔特的政治风格以 “强硬民粹” 为核心,其执政期间的 “铁腕政策” 吸引了大量底层民众支持,形成独特的 “杜氏政治生态”。
如今杜特尔特阵营失势,菲律宾政坛缺乏新的民粹领袖,传统精英政治势力重新占据主导,这可能导致菲律宾的政治风向从 “激进改革” 转向 “稳健保守”,但也可能因 “民生议题被忽视” 而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