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智烹融合·数育未来
桂林旅游学院顺利承办第八届中国烹饪高等教育高峰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原副校长金征宇教授致辞。桂林旅游学院供图
以“智烹融合·数育未来:人工智能驱动烹饪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烹饪高等教育高峰论坛,于10月24日至26日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举行。本届论坛汇聚了全国烹饪教育界的顶尖学者、院校负责人,共同擘画人工智能时代烹饪高等教育的崭新蓝图。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原副校长金征宇教授所作的主旨报告《食品·生命·未来——践行大食物观赋能教育强国 培养一流人才》,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为整个论坛奠定了思想基石,指明了前进方向。
论坛由中国烹饪高等教育联盟主办,桂林旅游学院、北部湾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菜工业化加工与营养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在开幕式上,桂林旅游学院校长林春逸教授致欢迎辞,强调需以数字化教育生态重构烹饪人才培养体系。中国烹饪高等教育联盟秘书长、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院长孟祥忍教授在致辞中,提出了推动人工智能与烹饪教育深度融合的三大发展路径,呼吁构建开放共赢的行业生态。
主旨报告环节,金征宇院士从“食品关乎生命,教育塑造未来”的哲学高度出发,深刻阐释了在“大食物观”指引下,烹饪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与核心价值。金院士指出,传统的“烹饪”概念正在向更广义的“食品科学与健康”领域拓展。“大食物观”要求我们从更广阔的国土资源、更前沿的科技手段出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为烹饪教育赋予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意义。他强调,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大引擎,但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烹饪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服务于“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其最终落脚点是“培养一流人才”。金院士的报告,将烹饪教育从“技艺传授”层面,提升至“为国育才”的战略层面,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层次的启迪。
专题报告环节,杨铭铎教授在《从烹饪加工手段的沿革看烹饪专业学科建设》报告中,梳理烹饪技术发展脉络,揭示技术演进与学科建设的内在联系,为“智烹融合”提供历史逻辑支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郭庆教授聚焦技术驱动,发表《人工智能驱动烹饪高等教育变革:从知识传授到能力赋能的协同创新》主题演讲,系统阐释AI如何重塑教学模式,推动从“知识传授”向“能力赋能”的根本转变。扬州大学孟祥忍教授、四川旅游学院熊双丽教授、武汉商学院眭红卫教授、桂林旅游学院何志贵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从教学转型升级、领军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智慧厨房实验室建设以及“三共”育人模式等角度,分享了各院校在推进烹饪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的前沿探索与宝贵经验。
10月25日下午,论坛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人才素养、教育评价、教材建设等关键议题设置了分论坛,来自黄山学院、济南大学、苏州城市学院等院校的学者展开了深度对话,思想碰撞激烈,成果丰硕。26日,与会代表还赴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促进了产学研用的紧密对接。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国烹饪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更在金征宇院士报告的引领下,凝聚了广泛共识:烹饪高等教育必须主动拥抱时代变革,以“大食物观”为指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深化内涵建设,重构培养体系,方能不负“赋能教育强国,培养一流人才”的历史重任,为传承中华饮食文化、服务现代产业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力。站在第八届的新起点上,中国烹饪高等教育正开启一个“智烹融合、数育未来”的崭新篇章。(桂林旅游学院)
![]()
中国烹饪高等教育联盟秘书长、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院长孟祥忍教授致辞。桂林旅游学院供图
![]()
桂林旅游学院校长林春逸致辞。桂林旅游学院供图
![]()
现场合影。桂林旅游学院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