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真没想到,有些东西降价之后反而没人买了,和几百一斤的热乎劲成了鲜明对比。
现在大街小巷都吆喝着“阳光玫瑰10元3斤”“牛油果5块钱一个”。
可要是放在以前,这阳光玫瑰可是超市里标着300元一斤的“葡萄界的爱马仕”,牛油果更是被捧成“80元一个的健康奢侈品”。
![]()
然而,即便这些曾经的贵族水果价格跌成了白菜价,大家却不买单了。
就连红皮梨、黑布林、火参果、榴莲、车厘子也纷纷走上这条路,这究竟是为啥呢?
![]()
红皮梨
先说红皮梨,最早从美国引进时,凭借脆甜的口感和稀罕身份,在2017年火的时候能卖到30元一斤,而且那时候产量少,能吃到的都是尝鲜族。
可它一火,农户们就像看到了商机,不管自家地里的气候、土壤适不适合,都跟着种,短短几年,红皮梨产量翻了好几倍,市场上到处都是,价格直接跌到4元一斤。
![]()
有果农吐槽,现在卖一斤红皮梨,连种植时的肥料钱都赚不回来,可即便这么便宜,消费者也不买账,毕竟市面上好吃的梨品种太多,天天吃同一个东西肯定会腻。
这红皮梨也就一下子没了稀缺性,口感又没比普通梨强多少,谁还愿意为它多花钱?
![]()
黑布林
黑布林的遭遇更惨,曾经是水果摊的“顶流”,几十元一斤还被抢着买,现在五毛一斤都没人收。
它最早也是靠进口打开市场,个头大、甜度高,一度成了“高端李子”的代表,可跟风种植的农户太多,北方南方都种,偏偏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大,种出来的黑布林口感天差地别。
![]()
有的酸涩发苦,有的软塌没味,最关键的是,前几年还有商家搞悲情营销,谎称“黑布林滞销烂在地里”,结果被曝光是炒作,目的就是为了销量能好看一点。
可这么一来,反而辜负了大家的信任,就算现在黑布林卖得比普通李子还便宜,大家也会先琢磨一句:这玩意儿能好吃吗?别又上当了。
![]()
火参果
火参果更是成了“昙花一现”的网红,前几年在厦门那边特别火,15元一个的价格都有人排队买。
其实大家之所以这么稀罕它,是因为它长得怪模怪样的,还浑身带刺,和苹果、梨放在一边自然就显得与众不同了。
![]()
可没过多久,等大家的新鲜劲过去了,这才发现火参果外面这层厚厚的果皮是不能吃的,能进嘴的果肉少得可怜,吃起来就是一股黄瓜味,完全对不起价格。
所以无论商家后来再怎么降价,大家都提不起兴趣,哪怕3元一个,也没人愿意再踩坑了,毕竟水果是用来解馋的,不是用来交智商税的,没口感、没营养,再便宜也白搭。
![]()
阳光玫瑰
阳光玫瑰的落差感最让人唏嘘,巅峰时超市里一斤卖300元,现在路边到处都是10元3斤。
它的降价,说白了就是产能过剩闹的。
据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还不足15万亩,可不知怎么的,突然涌起了一股“种五亩阳光玫瑰能换大奔”的暴利神话。
一下子,农户和资本都疯狂入局,种植面积到如今更是直接超过了150万亩,产量翻了十倍多。
![]()
最关键的是,很多种植户为了多赚钱,把种植标准抛到了脑后,把只能留一斤多的单穗,硬是加到两三斤,甚至连膨大剂也用上了,还把未成熟的果子提前摘了下来。
经过这么一折腾,现在的阳光玫瑰早没了以前的浓郁果香,吃起来不光寡淡无味,有的还空心发涩,哪怕价格跌到底,大家也只当它是普通葡萄,没了追捧的热情。
![]()
牛油果
牛油果的翻车,则是因为虚假宣传,最早商家把它吹成“减肥神器”“健康代名词”,说吃了能瘦身,80元一个也有人买。
可后来专家明确表示,牛油果是高热量水果,吃多了反而容易胖,再加上它本身口感软糯腻人,很多人吃一次就不爱吃。
所以即便牛油果价格跌到几块钱一个,大家也不买,与其花这钱买个“热量炸弹”,不如吃苹果、橙子来得实在,毕竟这性价比差的太远了。
![]()
榴莲和车厘子
榴莲和车厘子算是贵族水果里的“幸存者”,但价格也大不如前。
以前超市里一个普通榴莲要一两百,现在30元左右一斤就能买到;车厘子曾经论颗卖,一颗4-6元,现在四川等地收购价才几块钱一斤。
![]()
榴莲降价,一是泰国榴莲大丰收,进口量翻了番,二是国产榴莲开始上市,运输成本低了不少,再加上直播电商直接从厂家发货,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自然降下来。
可即便如此,便宜的榴莲大多是铁笼子货,在越南甚至没人要,运到国内口感差、核还大,大家买过一次踩坑,就不敢再轻易尝试。
![]()
车厘子则是因为智利产量暴增,90%的车厘子都销往中国,海运成本又降了,价格才下来。
但大家现在买得更理性了,知道便宜车厘子大多是成熟度不够的,宁愿多花点钱买优质果,也不买低价的次果。
![]()
其实这些贵族水果的遭遇,说到底是偏离了水果的本质。
水果本该靠口感、品质吸引消费者,可它们早期靠稀缺性炒作撑起高价。
一旦产量上来、宣传泡沫破了,价格自然会跌。
![]()
而且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为“高端标签”买单,而是看重“好吃不贵”。
就像阳光玫瑰,现在仍有坚持品质的种植户,严格控产、保证甜度,他们的果子能卖到10元左右一斤,销量还不错,而那些只追求产量、不管品质的,只能低价甩卖还没人要。
![]()
其实说到底,这些水果要想翻身,光靠降价揽人气是没用的,得找回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让大家觉得“物有所值”,而不是“买个稀罕”,才能真正摆脱“价跌没人买”的困境。
毕竟,没人会拒绝好吃又实惠的水果,但也没人愿意为“虚假的贵族身份”买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