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攻坚“地下天河” 锻造一流团队——对话中国南水北调集团首席专家周阳宗

0
分享至

编者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创新的核心引擎。2025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评选出的首批首席专家,他们不仅是各自领域的技术领军人,更是国家水网建设的攻坚力量。他们以科技为笔,带领团队突破技术壁垒,将论文写在千里长渠上,把成果融入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今天,让我们通过对话首席专家,了解他们攻坚克难的科技创新精神,读懂南水北调工程在保障国家水安全中的科技底色。



江汉水网公司篇

攻坚“地下天河”

锻造一流团队

对话中国南水北调集团首席专家周阳宗


档案:


周阳宗(左一)夜巡引江补汉工程8号检修交通洞

周阳宗,中共党员,浙江平阳人,1977年8月出生,中南大学地质工程博士研究生毕业,正高级职称,具有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是集团公司2023年度科技领军人才、中南大学和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曾是中铁十六局集团首席科技专家(地下工程方向)、中国铁建盾构领军人才、入选北京盾构工程协会主编的《中国盾构党员先锋谱》。现任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Q

首席专家称号既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专业团队的鼓励,您如何看待这一角色?

能够荣获集团首席专家称号,我深感荣幸,这不仅是集团公司对我个人专业能力的认可,也是对江汉水网全体职工辛勤付出的充分肯定。同时我也清晰地认识到,这个称号背后是更重的责任。

接下来,我会倍加珍惜这份荣誉,不辜负集团党组和公司党委的信任和期望。一方面加强引江补汉工程设计管理,强化科技攻关,着力研究工程大埋深、长线路、大洞径特点可能带来的地质灾害,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保障工程安全平稳掘进。另一方面积极做好传帮带,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年轻干部培养,助力更多专业干部成长成才,为国家水网建设和集团公司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A

Q

引江补汉工程被称为“地下天河”,您认为引江补汉工程的意义是什么?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是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重要标志性工程。工程建成后,可大幅提升中线一期工程供水能力和供水保证率,大幅提高汉江流域及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并为引汉济渭工程实现远期调水规模创造条件。

引江补汉工程采用有压单洞自流输水,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工程具有大埋深、长线路、大洞径等技术特点和“高地应力、高水压、高岩石强度,断层多、地下水多、软岩多”等地质难点,是我国调水工程建设极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创造了六项国内之最。

A

Q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青年技术人才的培养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作为江汉水网公司总经理,在这方面您有哪些建议和考虑?

江汉水网公司的总体思路是依托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科研项目组建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按照“项目-人才-平台”联动机制,自有人员深度参与,加快培养拔尖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在工程建设中培养有活力可持续的科技创新团队。

一是让更多青年人才在TBM集群施工、隧洞围岩灾变预测与超前处置、超大管片生产、数字孪生等公司重大科技攻关课题中挑大梁、当主角,通过实践不断集聚和历练科技人才。二是为青年科技人才全面配备导师,外聘知名专家担任导师。三是加大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力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开拓学术视野。

A

Q

您主导了对引江补汉工程输水线路的局部优化与调整,把软岩段平均埋深从745米降到约400米,相当于把整条隧洞抬高了100层楼。是什么研究成果让团队决定作出如此大幅度的调整?

引江补汉工程输水线路部分地段面临软岩大变形地质问题十分突出。初步设计阶段,我带领项目团队系统调研了滇中引水香炉山隧洞、郑万铁路等大埋深隧洞软岩变形情况,认识到埋深超过600米的软岩隧洞发生米级以上软岩大变形的概率会大增。经权衡考虑,我们决定对这一段线路进行局部优化,大幅度降低软岩段隧洞埋深,优化后最大埋深630米,平均埋深约400米。


引江补汉工程12号平洞管片成型隧洞

在调整线路降低埋深的同时,我们从施工工法上,创新采用“单护盾式TBM+局部钻爆法”的方式穿越该段线路,同时,我们正在开展针对深埋长大隧洞软岩变形预测与防控的科研攻关,通过科研成果指导现场施工和防护方案的优化,进一步降低软岩大变形的风险。

A

Q

工程施工支洞数量从可研阶段的30条减少到初设阶段的27条,请您讲讲当时研究、决策的情况。

施工支洞从30条减少为27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调整,而是整个施工组织方案的深化论证和系统性优化,寻求投资、工期、安全等多维约束条件下的最优方案。我们在引江补汉工程施工方案比选论证过程中,坚持“长洞短打、分段掘进”的基本思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环境敏感区分布、工法适宜性等因素,最终选定“掘进机法+钻爆法”组合施工方案,支洞数量的调整正是这一方案深化的具体体现。


19号平洞施工区(黄顺 摄)

例如,青峰断裂带是引江补汉工程地下隧洞涌水风险最高的洞段之一。我们通过钻孔、平洞、物探等多种手段,详细勘察了线路周边地质条件,通过多方案比选,选择了当前这条线路最短、风险最低的布置方案,采用钻爆法施工,并将施工支洞从3条调整为2条。石花控制闸下游浅埋软岩区,碎屑岩类地层,成洞条件差,是沿线地表限制条件最多的洞段。我们通过深入的风险评估和施工工法比选,最终选用了1台盾构/单护盾双模式TBM施工,并将施工支洞从4条调整为2条,最大程度上降低建设难度和风险。

A

Q

我们了解到,您们决定将石花控制闸由“锥阀”方案改成“双层闸门”方案,这意味着什么?

对于长距离大流量高水头的输水隧洞,水力控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一开始,我们团队考虑了锥阀控制方案,这一方案能实现精准控流,消除“水锤”危害 ,但依据引江补汉工程特点,锥阀的直径达到了2.6米,这么大直径的锥阀在国内外还没有应用的先例。同时考虑到锥阀检修维护相对复杂及精密仪器的可靠性,我们团队将水力控制方案聚焦于相对“皮实”的闸门方案。

高水头控流闸门一般采用弧形闸门,根据以往工程建设经验,弧形闸门在开启较小角度时,水流会和闸门产生共振,进而导致闸门破坏,因此常规设计的弧形闸门方案难以满足引江补汉工程水力控制的要求。为此,参考大坝泄洪孔布置,我们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双层闸门控制方案,即上层中孔布置弧形工作门,下层底孔布置平面工作门。采用“双层闸门”方案,中控弧门和底孔平面门的设计及应用经验都比较成熟,安全保障更高;同时相对锥阀方案,闸门运行可靠性更高,检修维护也更方便。

A

Q

目前,最能够代表你们专业团队的技术成果是什么?取得的最高奖项是什么?下一步,在科技创新方面,江汉水网公司还有哪些重点研究的方向?

引江补汉工程投入10台超大直径TBM,涵盖敞开式、单护盾、双护盾、盾构/单护盾双模式等多种机型,前期我们开展了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直径TBM选型、优化及智能掘进系统研究,形成了深埋长大隧洞TBM地质适应性选型和设计技术、安全高效智能掘进控制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引江补汉工程初设、招标设计、TBM设备制造、隧洞掘进等各方面,TBM搭载了系列先进智能系统,今年7月管片拼装突破243环,单月进尺439米,创下国内同类工程月掘进新记录。


引江补汉工程铁匠沟砂石系统气膜大棚

下一步,计划重点突破深埋长大隧洞TBM集群施工协同控制、隧洞围岩灾变预测与超前处置、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与超大直径管片智造、智能建造与数字孪生、长距离输水隧洞水质安全保障与水力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助力打造“安全、精品、绿色、智慧、阳光”引江补汉工程。

A

撰稿 | 靳经纬

责编 | 安亦扬

校核 | 陈思璐

审核 | 李东海


【猜你不想错过的精彩内容】

不错过更多精彩内容

为“信语南水北调”点亮星标!

点亮在看,关注南水北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南水北调 incentive-icons
中国南水北调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
1988文章数 208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