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河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郭进考研究员在全省小麦晚播和农业节水技术培训会上,讲授了小麦抗湿应变高质量播种技术,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如下。
![]()
1.抢收腾茬,排水散墒。根据土壤条件和实际情况及时收获大秋作物,并科学晾晒,防止霉变发芽减损降质。低洼、田间积水严重的地块,通过挖沟通渠、机械抽水等措施排除积水。土壤湿度过大的地块,通过机械翻耕散墒降低耕层湿度。秸秆覆盖难以散墒地块,可适当翻动秸秆加快散墒。
2.因地制宜,选用良种。针对耕层过湿、播种偏晚的问题,小麦以选用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为主,注意选择播期弹性大、半冬性小麦品种为宜;对于在晚播下限的田块,应选择半冬性偏春早熟品种。土壤湿度大会增加根茎病害侵染发生概率,因此要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严防“白籽下地”。包衣、拌种时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苗早发、健壮。
3.因土施策,适墒整地。坚持播期服从墒情,待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时适墒整地(手攥土壤成团,一米高度落地散开)。不可盲目过湿抢种,否则由于土壤湿度大,重型机械碾压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影响出苗。适墒整地是今年小麦播种的主线,宁晚播不抢播。
4.科学施肥,适当增量。施足底肥是晚播小麦夺取高产的基础,考虑今年降雨量大易造成土壤养分淋失,特别是沙性土壤,因此应适当增加施肥量。建议一般比常年增加5%~10%为宜,做到“冬肥春用”,满足小麦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5.合理密植,以密补晚。亩穗数充足是小麦夺取高产的重要因素,小麦亩穗数与播期、播量高度相关。适期播种一般亩基本苗20万~25万,每晚播1天亩基本苗要增加1万左右,以密补晚。建议不要盲目加大播量,中高地力麦田亩基本苗不宜多于40万。播量过大会造成麦苗拥挤,影响小麦分蘖、生根,导致形成弱苗和减产。
6.精细播种,强化装备。一是播种不要过深,应比适期播种浅1厘米,可控制在3厘米左右,降低养分消耗,助苗早发。二是播后镇压要慎重,一定注意压干不压湿,防止土壤板结、影响出苗。三是大力推广“等深匀播”和“耙、压、播一体”缩行增垄的新型播种机,以提高小麦播种质量,避免因播量增加、麦苗拥挤而造成苗弱。
来源: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