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西的校园里,通过屏幕就能实时聆听成都名师的授课;在千里之外的成都课堂,来自高原的学子正为实现梦想而挥洒笔墨……近年来,成都市勇担“主干”责任,通过教育互动、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等系列举措,将优质教育资源源源不断注入甘孜、阿坝、凉山等民族地区。
464对学校“手拉手”实现精准帮扶
据了解,成都20个区(市)县与甘孜、阿坝19个县(市)建立了“县对县”结对帮扶关系,各区(市)县均将教育帮扶作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教学方式、改变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学业能力,因地制宜地开展帮扶工作。
![]()
郫都区支教教师宋晓倩正在家访
在学校层面,截至目前,通过对口帮扶、组团式帮扶、县中托管等帮扶项目,成都市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已与甘孜、阿坝、凉山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结对帮扶关系464对,“一校一策”制定《帮扶方案》。学校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近5年,已经开展活动3000余场次,参与师生超20万人次。
![]()
温江区支教老师桑成,在色达县成功组建了甘孜州第一支小学女子足球队
此外,近5年,成都市已累计选派6000余人次教师到各帮扶学校支教送教,并接收8000余名民族地区教师来蓉跟岗学习,旨在整体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
多样化培养模式共育人才
面对学生的多样发展需求,成都与帮扶民族地区开辟了特色化的成才通道。在成都市第三中学,自2013年起每年招收2个艺术民族班,截至2024年累计招收1047人。
同时,“异地代培”与“本土孵化”双管齐下。一个个扎根当地的“成都班”“成都分校”,则真正实现了让民族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景。
![]()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得荣分校
例如,2019年,在丹巴县开办“丹巴高中成华班”,2022年在甘孜县成立“龙甘高中班”,2022年在得荣县开办“树德实验班”,2023年成立“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得荣分校”,教学成效显著。在九龙县,则有3所初级中学分别组建了4个“青白江班”,在支教教师的带动下,近年来,九龙县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在甘孜州名列前茅。
远程教育平台惠及师生20.6万人次
在数字时代,成都也正借助科技力量,以教育信息化加速辐射民族地区教育,将教育帮扶的半径无限延伸。
![]()
同学们正在观看“远程课堂”
依托“蓉易学”远程教育平台,成都全面开放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优质课堂教学,以远程直播和录播相结合的方式助力民族地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通过“蓉易学”平台,成都的优质课堂已覆盖甘孜、阿坝、凉山47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得以在当地的教室里,与千里之外的成都学生共享优质课堂。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服务民族地区师生20.6万人次。
据悉,成都市未来还将继续深化分层分类帮扶,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加强交往交流,为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成都力量。
封面新闻记者 杨旭斌 图据成都市教育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