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军傻眼了,解放军在南海布下电子陷阱,外国侦察机一头扎进假信号里,连目标在哪都找不到,真打起来美军雷达恐怕全废!
而这背后的门道全在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这玩意儿上,这东西可是堪称电子战的“万能复制机”,能把美军雷达信号的频率、相位这些细节原封不动存下来,再改头换面发回去。
解放军的车载系统就是靠它,几秒钟内就复制出航母战斗群的雷达回波、通信频率甚至电子识别码,连P-8A装备的AN/ALQ-240电子战防护系统都没识破。
更绝的是这套设备部署起来比外卖还快,十几分钟就能展开,机动性强得像“电磁游击队”,海岸线、岛礁随便停,美军根本摸不清在哪藏着。
要知道三十年前咱们还吃过类似的亏,1994年美军“小鹰”号航母的EA-6B电子战机,在黄海模拟出120多架虚假战机信号,把济南、南京军区的防空雷达搅得瘫痪,演习都被迫中断。
1996年台海危机时,这玩意儿又干扰得轰-6没法锁定目标,反舰导弹都射不出去。
三十年河东河西,现在轮到咱们用同款套路反击,而且技术更刁钻——不是简单的噪声干扰,而是精准制造“雷达幻觉”,让美军设备自己“看”到想找的目标。
2023年12月那次电子对抗更能说明问题,解放军运-8EW电子战飞机和美军EP-3E侦察机在南海交锋,双方的强电子信号居然影响到了近千公里外的厦门气象雷达,可见信号强度有多惊人。
没过几天,卡尔文森航母上的电子战中队指挥官就被解职,明眼人都能猜到是对抗吃了亏。
这还只是空中较量,地面上的车载系统更难缠,能量密度比传统设备高20%,一套能顶过去50套老式干扰器,要是在南海岛礁上多摆几台,就能织出一张密密麻麻的电磁网。
美军雷达的软肋早被摸透了,现代雷达靠频率捷变躲避干扰,每秒能换几百次频率,可DRFM技术能微秒级响应,跟着对方频率变,怎么换都能跟上。
P-8A的信号识别算法在复杂电磁环境里就是个“半吊子”,面对动态模拟的航母信号,直接把虚假坐标当成真目标,偏离航线15到20度,在预设的“电磁诱导区”里绕了45分钟才反应过来。
这要是战时,这架侦察机早成歼-16D的活靶子,哪还有机会校正航线。
真打起来,解放军的电子攻势可不是单一设备作战,而是海陆空天织成的立体网。天上有歼-16D电子战飞机压制,海上055驱逐舰的相控阵雷达能协同干扰,地面机动电子车制造假目标,太空还有卫星监控频谱。
美军航母战斗群的SPY-1雷达就算能顶住单一干扰,也架不住多方向的复合攻击,一会儿屏幕上冒出十几个航母信号,一会儿通信频道全是杂音,导弹锁定的目标可能是个几公里外的浮标,指挥中心都没法判断哪是真哪是假。
这就算了,连美军自己也承认差距,第七舰队司令早年间还说中国电子战能力“肃然起敬”,现在怕是只剩忌惮了。
他们想抄作业都没门,这套系统依赖高性能氮化镓组件和稀土材料,中国在这两块的产能和技术都是全球顶尖,美俄就算造出样品,也没法大规模列装。
就像当年美军垄断电子战技术一样,现在轮到他们体验被技术压制的滋味,那些动辄几十亿美元的雷达、侦察机,在看不见的电子信号面前,可能比玩具车还脆弱。
南海这片海域的电磁环境早就被解放军摸得通透,从海南岛到南沙岛礁,密布的电子监听站收集了美军各类装备的电磁特征,建成了庞大的数据库,不管是EP-3E的侦察频率,还是航母的通信密码,都能精准匹配干扰。
美军以为靠着侦察机天天抵近侦察能掌握情况,殊不知每次飞行都是在送“信号样本”,等于帮解放军校准电子陷阱的参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