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10月28日下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聚焦四川“十四五”期间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的主要成就。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陶剑锋出席发布会并作主题发布,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
陶剑锋在发布辞中表示,“十四五”以来,四川自觉担当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的历史使命,在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他从粮食安全、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三个方面介绍了具体情况。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成效显著
作为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四川粮食生产基础持续夯实。全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2024年达到726.8亿斤的历史新高,较2020年增加21.4亿斤,预计2025年将突破730亿斤。粮食储备规模可满足全省4.5个月的市场供应。
围绕“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协同发力,四川系统提升粮食产出效能。累计新改建高标准农田1770余万亩;在全国率先搭建当家品种育繁推平台,“宜香优2115”等13个品种被列入国家优良品种推广目录;通过“天府良机”行动,2024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60%,较2020年提升21个百分点;创新启动“天府粮仓·百县千片”等行动,2024年全省粮食亩均单产达378.2公斤,创历史最高。
在储备保障方面,四川已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储备体系,实现21个市(州)成品粮油储备和183个县(市、区)原粮储备全覆盖,全省粮油储备规模达601万吨。累计投入省级财政资金27.45亿元,支持建设高标准粮仓仓容923万吨,政策性粮库实现低温储粮全覆盖,储存综合损耗率控制在0.48%以内。同时,通过颁布实施《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组建省储备粮管理集团等举措,构建了高效安全的粮食储备保障体系。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加速成型
依托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禀赋,四川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清洁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四川推动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水电装机容量将于今年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3200万千瓦,是“十四五”初期的5倍;天然气年产量从432亿立方米提升至562亿立方米,稳居全国第一。
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四川已建成“八直十一交”省际输电通道,省间互济能力持续增强。西南地区首条特高压交流工程“甘孜—天府南—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省内小“西电东送”能力提升至3700万千瓦以上,实现了“三州的风光”点亮“成都的灯光”。全省500千伏骨架网络线路超2.1万公里,长输管网总里程超1万公里,年输气能力达650亿立方米以上,积极融入全国“一张网”。
推进找矿突破与综合利用
战略性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增强
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四川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通过省级财政投入引导,带动社会资本累计投入超20亿元,新发现大型石墨矿3处,大、中型磷矿6处,锂、稀土、金、油气等矿种储量大幅增加。目前,全省钛矿查明资源量占全国76.2%,钒矿占全国28.2%,均居全国首位,新增锂辉石资源量280万吨,磷矿资源量17.5亿吨。
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加快建设,实施六大工程。“十四五”以来,该区产出全国约80%的钛精矿、60%的钒制品、20%的硬岩型稀土,成为全球最大的钒制品基地、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和重要的稀土生产基地。通过技术创新,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提升至50%和35%,并成功构建“钒钛+钢铁”产业生态,高端钛及钛合金实现批量供货,高速铁路用钢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40%,持续保持全国首位。
陶剑锋表示,下一步,四川将坚决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的责任担当,加快建设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文/图 王建明 徐嘉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