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上腹部一疼,就当作“胃病”处理——
要么忍忍过去,要么自行买药。直到反复发作、迟迟不好,才想到就医问诊。
我院胃外科一区陈永和副主任医师曾接诊过一位患者,总是上腹部疼,一直自行按胃病吃药却无效,结果检查发现,问题并不在胃,而在胰腺。
陈永和医生提醒,上腹痛不等于胃痛,经常不适,请及早就医,勿盲目用药。
上腹部痛,也可能是胰腺、胆囊出事
“我们常说的 ‘胃痛’,准确来讲应该是上腹痛。”腹腔内器官紧密相邻,上腹部除了胃,还有胰腺、肝胆等。内脏疼痛的定位不像皮肤那样精准,其感觉取决于神经传导的位置。例如阑尾炎,初期疼痛就常表现为上腹痛,而非右侧。
![]()
因此,感觉“胃痛”的人,疼痛可能实际来自胰腺、胆囊,甚至是阑尾
阑尾炎早期,可能表现为上腹痛,一般来说是隐痛或者胀痛;
胆囊炎常表现为,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半小时至数小时内发作,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且疼痛常向右肩部放射,疼痛程度会随时间逐渐加重;
胰腺炎疼痛通常较为剧烈,多为刀割样疼痛,从开始的上腹部疼痛,在数小时内逐渐向背部蔓延……
具体是哪种情况,需要就医检查才能确诊,不能仅凭上腹痛便自行判断为胃痛。
![]()
图源:微博@风吹麦穗
自行用药,可能耽误病情
那么,如果感到“胃痛”后,吃了肠胃药,疼痛有缓解,是不是意味着就是胃病?
陈永和医生提醒,切勿将“用药后缓解”与“对症起效”划等号,这背后存在两大误区:
可能“不对症”。其他疾病(如胆囊、胰腺问题)引起的阵发性腹痛,在疼痛间歇期可能被误认为是药物起效。
可能“误病情”。即便是胃病,疼痛缓解也不等于病好了。这常使人掉以轻心,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曾有患者就因长期自诊服药缓解‘胃痛’,发现时已是胃癌晚期。”
因此医生建议:上腹痛若持续1~2周,或剧烈难忍,均应及时就医,切勿先自行用药,以免影响后续检查。
![]()
如果除了腹痛外,身体还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更是危险信号,请尽快就医。
※黑便:像柏油般发黑发亮的大便,提示消化道出血;
※剧烈突痛:如刀割般难以忍受,可能是胃穿孔或胰腺炎;
※消瘦贫血:体重骤降、面色苍白,需排查胃癌等严重病变;
※夜间加重:胃酸反流导致的灼痛,可能与胃炎或溃疡相关。
胃炎可大可小,不能轻视
大家常说的“胃病”小毛病,其实多为胃炎。
医生提醒,尽管胃炎是胃痛的常见原因,但胃炎问题可大可小,不可因此回避必要的检查。
如果怀疑有胃炎,症状不算严重,可先到社区医院进行便检、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等无创检查,初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以便药到病除。
如果超过40岁,或是家族有胃癌病史、长期胃痛等高危人群,就需要定期(3~5年)做一次胃镜筛查,排查严重疾病。
注意噢~即便确诊并用药好转,也不能忽略饮食养胃,避免胃病再次发作。
![]()
养胃的“红绿灯饮食法则”
※红灯食物:腌制品(腊肉、酸菜)、酒精、浓咖啡等,会刺激胃黏膜,尽量少吃。
※黄灯食物:高盐高糖零食(薯片、辣条)、油炸食品(炸鸡、薯条)等,浅尝辄止。
※绿灯食物:蒸煮清淡餐食(粥、面、蔬菜、蒸蛋、豆腐),养胃首选。
此外,规律作息、减少熬夜、缓解压力,都是养胃的基础。
本文指导专家
![]()
胃外科一区 陈永和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外科一区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八年制),中山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十四五重点出版专著编委、秘书。
第一届大中华胃癌腔镜手术赛区南部赛区二等奖,获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网络最受关注文章”,主持国家级课题一项、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
擅长领域:胃恶性肿瘤手术微创化诊治。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
图源:豆包AI生成
来源:中国家庭医生
记者:张美娴
责任编辑:张婷婷、刘山青
初审:张源泉、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吕竹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