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试点抓拍电动自行车违法的消息,引得网友一致点赞,认为技术进步就该用在这样的地方。不少人建议全国推广。据新京报报道,目前,北京已累计完成213处执法设备建设更新,试点审核录入了数万起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并计划年底前实现主要路口的“电子警察”都可抓拍。
抓拍电动自行车为何赢得全网叫好?原因很简单,这彰显了法律的公平。长期以来,无论是机动车驾驶员还是行人,都对“小电驴”的“横行霸道”颇有微词。以前因为违法成本低、取证难,让很多人有了侥幸心理,觉得“没事儿,没人管”,结果小违法演变成大隐患,交通事故也跟着增多。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保有量已超过4亿辆。电动自行车肇事导致的交通事故在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中约占10%,相当于每10起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中有1起是电动自行车肇事导致。
现在用科技手段,就是要打破这种“破窗效应”,告诉大家:规则面前,没有大小车之分,无论是四个轮子还是两个轮子,上了路,就得守规矩。
执法必严,才能对违法者产生震慑。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这说明,所有在道路行驶的主体,都应该遵守法律规定,电动自行车也不能例外。目前北京对非机动车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罚款金额分为20元和50元两种情况。不管多少钱,一旦有违法记录,当事人就必须处理,就会由此一点点增进守法意识,有利于引导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创建和谐通畅的交通环境。
但是,光靠“拍”和“罚”治标不治本。北京的新规里提到了关键一点,即“堵疏结合”。就是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堵”住违法,另一方面也得“疏”通道路。比如,非机动车道是不是畅通?停车地方够不够方便?如果骑着骑着没路了,或者根本没地方停,那也容易“被迫违法”。北京这次交通治理升级的亮点就在于,其核心是为了保障每个人的安全,而不是为了罚而罚。
从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限速,到各平台取消外卖骑手超时罚款;从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认定不再“谁弱谁有理”,再到对抓拍违法电动自行车,其背后逻辑都是让狂飙的“小电驴”慢下来、稳起来,发生的事故少起来,让城市交通效率高起来。因此,对于缺少的“抓拍违法电动自行车”这一环,其他地方也不妨学起来、补起来。
总而言之,电子抓拍既是一双监督公众守规矩的“法眼”,更是一双守护大家平安出行的“眼睛”。技术的进步,最终是为了促成每个人安全意识的提升,希望今后,街头既能感受到“小电驴”的便利,也能看到更多井然有序的风景。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高书华)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