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美在吉隆坡的经贸谈判一结束,外界就看出了不对劲。
美方之前还喊着要对中商品加征双倍关税,结果转头就说“很满意磋商结果”,100%关税的威胁直接收了回去。
![]()
中方这边更有意思,没在关税问题上妥协,反而宣布稀土限制延缓一年执行。
这波操作看着云淡风轻,实则全是门道。
谈判现场:美方抢话筒,中方玩“沉默的艺术”
![]()
这次谈判选在吉隆坡,既不在美国也不在中国,明眼人都知道,双方是想找个中立地把话摊开说。
美方派了财政部长贝森特带队,还带了一堆媒体随行,摆明了想抢话筒、做话术宣传。
反观中方代表李成钢,就一句话概括谈判“内容丰富、具有建设性”,多一个字都不多说。
![]()
谈判这事儿真不用搞表面功夫,美方想靠媒体造势赢话语权,结果反而显得急功近利。
中方看似话少,实则每一步都踩在点子上,美方原本计划的“关税新一轮打击”,被中方绕了一圈后彻底没了下文。
本来想打快拳的美方,硬生生被拖进了中方的节奏里。
![]()
框架协议的签订更是能说明问题,里面没任何立即生效的实质条款,这意味着后续怎么谈、谈什么,主动权还在中方手里。
芬太尼问题上中方没怎么让步,却还是被美方写进协议里。
很显然,美方是真的需要这份协议,而中方只是给了个继续谈的机会,谈判节奏的掌控,从来都不是靠喊口号。
![]()
中方不搞政策爆点,不追求表面胜利,却让美方不得不跟着自己的步调走。
这种“不声不响掌大局”的操作,比任何狠话都管用。
稀土延缓一年:不是让步,是给美方设了个“倒计时”
很多人觉得中方延缓稀土限制是让步,其实完全想反了。
![]()
这招比直接封锁还狠,稀土这东西可不是普通矿产,风电、电动车、导弹制导这些关键领域,离了它根本玩不转。
全球大部分稀土加工都得靠中国,这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
美方也不是没试过找替代国,缅甸、印度、澳大利亚都跑了个遍,本来想快点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后来发现根本不现实。
![]()
稀土产业链的搭建,要技术、要经验、要时间,这三样美方都缺。
有消息说美方想完全自给,没个十年八年根本不可能,中方说“延缓一年”,可不是单纯给美方喘气的机会。
这相当于提前画好了棋盘,告诉美方:现在给你时间表现诚意,一年后要是还拿关税说事,稀土限制就直接启动。
![]()
这一年更像是个“诚意考察期”,中方趁着这一年,还能继续完善稀土出口的审批制度。
到时候稀土产品的流向、用途都能精确追踪,不是不卖,而是挑着卖、控制着卖。
中方早就不是过去那个只懂输出资源的国家了,现在要做的是掌握规则的“技术主导型资源强国”。
![]()
这三年来的变化其实很明显,之前美方在科技、产业领域连环施压,又是禁华为又是断芯片。
现在呢,主动找中方谈判的是美方,收起关税大棒的也是美方。
这背后不是美方突然变友好了,而是他们终于意识到,硬顶根本没出路。
![]()
中国的优势从来都不在一时的输赢,而在长远的布局。
稀土牌没打到底,关税问题没硬刚,却一步步把主动权攥在手里。
美方想靠极限施压占便宜,最后却发现,谈判的规则早就被中方悄悄改写了。
中美经贸博弈拼的不是谁的声音大,而是谁的底气足、布局远。
![]()
美方收起关税大棒是无奈之举,中方延缓稀土限制是战略智慧。
一年后的谈判桌上,美方要是拿不出真正的诚意,怕是得为今天的“嘴硬”付出代价。
而中国,早已在棋局上落下了关键一子,剩下的,就看美方怎么接招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