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德国被中国打包收购”的传言引发了很大的热议,其实这并不是说“卖国”,而是全球产业分工下的一种理性的选择,更加是中德互利共赢的一个鲜活实践。
2025年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又攀新高,背后其实是德国经济困境下的一种求生之道,更加是中国市场跟技术的双向赋能。
昔日的“欧洲工业脊梁”正在遭遇到严峻的挑战。德国联邦统计局2025年10月数据显示,前8个月中德的贸易1663亿欧元,这一个转变的核心,就是德国难以破局的发展困境了。
![]()
能源危机也是已经冲击了美国的制造业。俄乌冲突之后,德国就关闭了核电跟煤电厂,电力的进口依赖度是提升到了63%,电价也是位居欧洲的首位了。
中国的能源网2025年10月份的报告显示,2025年8月份德国工业产出环比是暴跌了4.3%,创下了俄乌冲突以来的最大跌幅了,产能利用率仅有71%。
经济也是连续两年承压,2025年的二季度GDP再一次萎缩了0.3%,上半年制造业岗位就减少5万个,再叠加一些家族企业后继无人的一个困境,德国的企业需要外部资金和市场的突围。
![]()
这个时候中国的优势就凸显了: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包括完整的供应链和持续的资金投入,也是让德国企业主都清醒的认识到了,跟中国合作才是保住品牌、东山再起的一个最优解了。
中国的企业收购了德国企业,这可不是一个简单接管而已,而是要注入活力、实现技术升级的双赢局面。
2012年三一重工就收购了债台高筑的普茨迈斯特以后,中德的研发资源进行整合,使得泵送高度从62米直接提升到了72米。
![]()
截止到2025年,这一个品牌的年销量已经翻倍了,全球的市场占有率是达到了28%,还联手进军了绿色的氢市场。
美的016年收购了库卡以后,推动了他们在荆州工厂的进度从0.05mm提升到了0.02mm,组装的周期缩短了30%,2025年前三季度库卡所在的板块收入增长了9%,中国区的贡献是有85%的利润。
2025年并购的合作再一次提速:京东是以欧元收购了欧洲的零售巨头Ceconomy,2000家门店接入到了京东物流当中,有望是把欧洲的电商渗透率从15%提升到25%!
![]()
长飞光纤全资的收购RFS,推出了损耗仅仅只有0.18dB/km的电缆,助力5g的升级。
这些案例都是已经验证了,中国资本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资金,更加是市场技术和创新模式,让德国制造焕发生机。
所谓的“德国依赖中国”的论调,他们是忽视了这是双向奔赴的一种共赢局面,德国获得了资金跟市场,中国的通信技术融合实现了产业的升级,双方是共同的抵御了全球经济的风险。
![]()
默茨虽然是提及了“去风险”,但是实际是默许并购的,核心的原因是德国的外贸协会坦言,美国的关税导致了德国对美国的出口下滑,中国市场的稳定需求已经是成为德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了。
这一种合作的影响是远远超过双边贸易:中国制造业借助德国的技术实现了高端的跃升,德国制造则是依托中国的产能,保持全球的竞争力。
这不是谁收购谁的事,而是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一个必然结果。
![]()
当德国的精密技术意义上了中国的市场活力,但欧洲的制造底蕴结合了中国的创新速度,产生的是1+1>2的叠加效应,给全球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典范。
信息参考来源
1. 德国联邦统计局 2025年10月中德贸易数据
2. 中国能源网《工业产出暴跌揭示结构性危机,能源枷锁与创新迟滞令“德国制造”告急》(2025年10月)
3. 东方财富网《三一重工2025年三季报解读》(2025年10月)
4. 安全边际守望者《沪深300成份股三季报解读——美的集团》(2025年10月)
5. 中国网《中德经贸投资合作空间广阔》(2024年11月)
6. 搜狐网《德国工业产值暴跌》(2025年10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