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的谷物刚冒尖,艾森豪威尔坐在廊前的木凳上,习惯性眺望西方。这种生活,他年轻时怎么也没想过能和自己发生关联。回望数十年前的日子,恐怕没有那个小镇出身的孩子会料到,曾经破产的家庭、父母无奈的目光,一度让他觉得自己可能永远翻不了身。可转念一想,这些所谓命运的泥泞,有时也给人留下喘息的缝隙,挺有意思!
![]()
他出生时差不多家徒四壁。两口子大学毕业,却落到靠织布厂和小作坊养家,一切怪不着父母,只能怪那点资本被坑得干干净净。艾森豪威尔在七兄弟中居中排老三,他既不聪明,也不是学习上头牌。以后想出人头地?动动脑筋也不敢想。运动场上倒是风头正劲,这给他攒下点自信,橄榄球队里的碰撞,他能忍、能拼、能扛疼。从小,母亲嘴上不允儿子说累,实际上暗中担心,每天给兄弟几个的牛奶都要分得明明白白,怕谁饿着。可家里太穷。为能上高中,兄弟俩定下规矩,他打工供老二,等老二大学毕业后再反过来帮自己。不知道真有人觉得这种约定靠谱吗?
![]()
后来事儿没他想的那么顺利。毕业晒被子那天,他忽然明白,一个人天赋有限、又没什么机遇,还非要死磕,未免太理想主义了?于是就认认真真进了西点军校,因为那里不用交学费。橄榄球场还是他的天地,成绩没什么起色,老师也无所谓喜欢他。他想过熬不过来,可没退学,划水混毕业,分配部队做了小军官,日子枯燥又平淡。他起初觉得军人生涯无前途,自己业绩一般,别说出人头地,婚事倒是谈成了。人生很多路,隔着短暂的岔口,不往前走谁知道结局会怎样?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报名参战,想证明自己能耐行。结果因出身德国,反而被摁在后方,完全体会不到硝烟,反倒成了后勤小能手,上头也没看上他,照搬他们的命令搞训练。外人以为机会就此错过,他自己却没把这当憾事。部队调令反反复复,他谁也不敢怨,对着窗户走神,经常徒增焦虑。可是几年后到了巴拿马,结识了康纳——这算是转折点?谁料康纳看好他,每天拉他聊军事、聊世界。日子越聊越来劲,兴趣挖出来,主动性慢慢长出来,他才开始明白让下属服气是什么道理。
![]()
说实话,早年的艾森豪威尔并不招人喜欢。和麦克阿瑟配合,简直糟心。麦大帅形象拉风,PUA手段高明,吹牛都能讲成哲学。他跟着混了几年,突然觉得自己被“洗脑”得什么都变得不重要。他跟老麦吵翻,丢下光鲜履历打包回国。外界一度哗然,谁也没料到这样“没眼力见”的人,后来竟成了大红人。他自己倒始终将错就错,翻旧账也从不避嫌,脾气拗得很。
![]()
紧接着赶上风口。罗斯福和马歇尔称得上伯乐,顺水推舟让他蹭到核心位置。大军演一过,许多高官被扫地出门。他却在马歇尔眼皮底下混出头。实话实那会儿总有人看不惯他,只是他习惯了比别人劳心,别人说他是“调和剂”,他乐得当和事佬。凡事不是凭本事,就是靠机缘,没人觉得他一直都能撑下去。某些时候,大佬发飙他背锅;运气背时,烂摊子还得他收拾。他每天都感觉像提了一桶冰水,随时都能兜头泼下来,想过崩溃,也真发过火。跟马歇尔爆了大脾气,他事后后悔到夜里不敢睡,怕第二天就遭清洗。
![]()
可这马歇尔偏偏容他一次,还把他往上推。很巧合,他所在的位置越来越高,没几年就做到了盟军总司令。太快了,他自己都觉得有点慌。北非、意大利、欧洲正面战场,其实各有波折。一开始瞎指挥,带队差点落下话柄。后来学聪明了,搞协调、搞统筹,作风低调,尊重下属。英美法苏一大堆大佬,丘吉尔骂、蒙哥马利讥讽、巴顿讽刺。他全权当耳边风,低头干事,不计较,反倒混出了新高度。大佬们谁不骄傲?能屈能伸也不是每个人都乐意试。
![]()
到后来,诺曼底登陆,世界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那场面,三百万大军虎视眈眈,按理说压力能把人憋疯,他表面淡定,内心翻江倒海。谁知道几个月后的欧洲大结局,为了利益分配和苏军争,和丘吉尔杠正面。外界解读各有说辞,功劳归不归自己,很难讲。他自己倒是说得轻巧苏军离柏林更近,美国牺牲没意义。这话吧,也不是完全的实话。他其实也怕后患——苏联崛起,英美不得不让步。战争后半段,他权谋和耐心全成了武器,可一身军装,哪能全身而退?
![]()
一些学者现在还争,艾森豪威尔是老好人,还是冷面政客?他答应的未必能全部兑现。政治里湿冷、暗战,嘴上讲原则,其实操作空间巨大。退役后他就当了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学生喜欢他平易近人,本地报纸却黑他“没文化”。他自己倒是笑看这些风凉话,继续做慈善搞募款。那些把军人和知识分子对立起来的说法,他压根懒得理。他去过操场,为学生拉过球鞋,跟小年轻讲笑话,很像“老头子”版的朋友。
![]()
1950年代美国一点都不平静,两党轮番拉他站队。艾森豪威尔玩过军人的规矩,拼过政坛的明枪暗箭,参选总统那会儿,外界都在喊着要英雄治国。他也并非铁腕,有事喜欢听意见。只有些遗憾很难说清。他在台湾海峡风波和美国军工利益集团膨胀里,都下过决策。有人讲他晚年已经反省,警告后人别被军工财阀绑架,结果却没人当回事儿。这样公理其实不是标准,既然军工利益控盘,谁说他真的无力阻挡?
![]()
卸任后他搬回农场,妻子在旁,远离喧嚣。曾经的翘楚成了过气老人,有媒体写他郁郁寡欢,其实他自顾自割草,天天踩泥地,没想这么多。1969年去世,全美国都纪念,新闻没提他曾经也很过得去。四十年的军人生涯,三十年在底层默默无闻,后十年忽然爆发,任何人都可以觉得不可思议。他本人却从没心里落差,只说人生一半靠笨劲,一半靠拐点。至于成功是否可以复制,连他自己都没工夫去琢磨。
![]()
他平生多少算是个例外,偶尔也觉得幸运成分很大。有人说出身寒微是祸根,他偏要证明,泥泞里能走出长跑健将。扳着指头算,谁的阶段都不像样,谁不曾熬过最苦的日子?有时拼命无用,有时放手就对。反正结局都一样,没人能明确讲清人生“剧本”到底怎么写的——艾森豪威尔或者你我,将来能成什么样,还不是说不准?
![]()
既然如此,故事听到这里,大致也就这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