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七点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门诊大厅里,陪诊师小林正用流利的粤语向从香港过来的陈伯解释就诊流程。"陈伯,今朝我地先去二楼抽血,然后去饮啖茶,等报告出咗再上去见医生。"小林一边说,一边细心地帮老人整理手中的病历资料。
陈伯是专程从香港元朗过来看病的。"在香港排期要等好久,听说这里的医疗设备很先进,又有会讲粤语的陪诊师,就决定过来试试。"这是他第二次来深圳就医,有了陪诊师的协助,整个流程顺畅了许多。
![]()
跨境就医新选择
近年来,像陈伯这样选择到深圳就医的香港长者越来越多。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深港医疗合作的重要平台,截至2024年底已服务超过50万人次的港澳居民。其中60岁以上长者占比近四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跨境就医群体。
"很多香港长者对深圳的医院不熟悉,加上语言习惯的差异,陪诊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宝贝陪诊的深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团队中,85%的陪诊师能熟练使用粤语,其中不少还有跨境医疗服务的经验。
专业团队:懂深港更懂长者心
在深圳做陪诊,不仅要熟悉本地医院,还要了解深港两地的医疗差异。"比如北大深圳医院的心血管科、市二医院的骨科、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综合门诊,我们都清楚最佳就诊时间。"陪诊师小林说。
老宝贝陪诊的深圳团队中,90%具有护理背景,平均从业时间超过三年。他们不仅熟悉各大医院的专科特色,更懂得如何协助香港长者适应内地的就医流程。
贴心服务:跨境就医的暖心陪伴
上周,小林刚陪同一位从香港屯门来的李阿姨到市二医院复诊。"李阿姨的膝盖不好,我们提前规划了无障碍通道,还帮她预约了康复科的专家号。"整个就诊过程中,小林不仅用粤语详细解释医生的嘱咐,还协助办理了跨境医保的相关手续。
"这里的医生很专业,陪诊师又贴心,让我感觉就像在香港看病一样。"李阿姨满意地说。这种贴心的陪诊服务,让越来越多的港澳长者愿意选择到深圳就医。
智慧服务:科技赋能跨境陪诊
为了更好地服务跨境就医的长者,老宝贝陪诊开发了智能调度系统。"我们会根据实时路况规划最优路线,确保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医院。"运营经理介绍。目前,他们的平均响应时间已缩短至20分钟,在紧急情况下更能实现10分钟快速响应。
服务成效:用专业赢得信任
据统计,老宝贝陪诊在深圳已累计服务超过5万人次,其中港澳长者占比约15%,整体服务满意度达98.5%。更令人欣慰的是,服务复购率达到75%,很多长者都会主动向亲友推荐这项服务。
作为平安保险健康生态联盟成员单位,他们始终保持着专业的服务标准。在深圳市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评估中,该机构在"应急响应"和"服务专业性"方面获得高度评价。
社区共建:打造跨境养老支持网
老宝贝陪诊积极与深圳各街道合作,参与构建跨境养老服务网络。在罗湖区,他们与社区合作开展粤语健康讲座;在福田区,他们参与"深港养老示范区"建设,为港澳长者提供就医陪伴服务。
"我们不仅要做好陪诊服务,更要成为连接深港医疗的桥梁。"机构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他们已与深圳20余个街道建立合作关系,服务网络覆盖全市各区。
暖心故事:跨境就医的温情时刻
去年秋天,住在香港北区的王爷爷突发头晕,在香港预约检查要等一个多月。通过朋友介绍,他联系了老宝贝陪诊。陪诊师小张接到求助后,不仅协助王爷爷在深圳预约了检查,还全程陪同完成就诊。
"从深圳湾口岸过关开始,陪诊师就一路照顾,帮我安排车辆、预约医生,真的很贴心。"王爷爷感慨道。现在,他每个月都会来深圳复诊,已经成为老宝贝陪诊的"老朋友"。
傍晚时分,小林把陈伯送到福田口岸。"有陪诊师帮忙,我来深圳看病方便多了。"陈伯笑着说。夜幕降临,深港两地的灯火交相辉映,小林的手机依然保持畅通。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双城之间,她和同事们用专业和温情,为跨境就医的长者们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在深圳这个与香港紧密相连的城市里,专业陪诊服务正如一座温暖的桥梁,连接着两地的医疗资源,也让"跨境养老"变得更加安心、便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