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汽蓝谷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今年1-9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达11.15万辆,同比增长64.34%,已接近去年全年销量水平,单月平均销量稳定在1.24万辆。营收方面,153.84亿元的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6.69%,毛利率首次转正至1.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负转正至7.54亿元,较去年同期净流出9.75亿元实现重大改善。然而,归母净亏损额虽从去年同期的44.92亿元收窄至34.26亿元,但连续四年累计超230亿元的巨额亏损,以及35.63亿元在手现金背后的现金流压力,仍让这家老牌车企的“翻身仗”充满变数。
更值得关注的是,北汽蓝谷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品牌战略重构。一边是全力押注高端市场的享界品牌,在组织架构、研发投入、渠道布局等方面获得集团“All in”级资源倾斜;另一边则是曾被寄予厚望的极狐品牌,从“一号工程”的高端定位逐渐转向主流市场,甚至将价格带下探至10万元以下。看似矛盾的战略布局,既反映出企业面对市场变化的被动调整,也暴露出品牌定位模糊、资源内耗严重的深层矛盾。当“高端化突围”与“主流市场破圈”的双重使命同时压在肩头,北汽蓝谷能否突破困局,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极狐品牌:从“高端尖兵”到“主流闯将”的定位迷途
回溯极狐品牌的诞生轨迹,2016年11月品牌首次亮相时,北汽集团便将其定位为冲击高端新能源市场的“一号工程”。2020年10月,首款量产车型阿尔法T以24.19万-31.99万元的价格杀入中型纯电SUV市场;次年4月,中大型纯电轿车阿尔法S以25.19万-34.49万元的价格继续巩固高端定位。这两款车型均瞄准当时业内公认的“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承载着北汽新能源品牌向上的战略野心。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很快显现。2021年作为极狐首个完整销售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销量2.61万辆中,极狐仅贡献6006辆,不仅与比亚迪月销9万辆、蔚小理单月交付破万的成绩相去甚远,更远未达到集团制定的销量预期。
开局不利,与产品定位的模糊化密不可分——后续推出的极狐考拉、阿尔法S/T森林版、阿尔法S6/T6等车型,价格带从10万元延伸至30万元,甚至与北京汽车EU系列形成价格重叠。这种“多价格带、多车型”的布局,虽扩大了市场覆盖面,却也让消费者对品牌的高端属性产生困惑。
更严峻的是,销量增长未能转化为盈利改善。2021-2024年,北汽蓝谷归母净亏损持续扩大,分别达到52.44亿、54.65亿、54亿及69.48亿元。极狐品牌产品定位模糊是主因:一方面,高端车型因销量基数小难以分摊研发、营销的高额成本;另一方面,中低端车型虽能走量,却因价格竞争激烈导致毛利率低迷,最终陷入“越卖越亏”的恶性循环。以2024年为例,极狐品牌年销量虽突破8万辆,但主力车型考拉、阿尔法S5/T5均集中在15万元级市场,与其诞生之初的高端定位已明显偏离。
这种定位迷失在2025年进一步加剧。年内,极狐相继推出阿尔法S6/T6、A0级小车极狐T1等车型,将价格区间拉至10万元以下。其中,极狐T1以6.28万元起售价上市18天即斩获3.5万台大定订单,市场反响热烈。但“下沉”策略也引发新的争议:当高端品牌主动降维冲击主流市场,是否会稀释品牌价值?在10万元以下市场已是一片红海的情况下,极狐能否凭借低价车型实现持续盈利?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和市场给出答案。
享界品牌:高端突围的单点突破与隐忧
与极狐的“下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享界品牌自2024年8月发布以来,便以“高端市场突围”为唯一使命。首款车型享界S9以30.98万元起售价切入高端纯电市场,凭借华为技术背书在智能化、三电系统等方面形成差异化优势。2025年9月,享界品牌第二款车型——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S9T上市,起售价与S9相同,上市13天大定超1.5万台,目前已进入规模交付期。
从市场表现看,享界品牌在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确实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深入分析发现,其成功背后隐藏着结构性隐忧。首先,产品布局过于单一。目前享界仅有S9、S9T两款车型在售,且均为轿车/旅行车,SUV等主流高端车型缺失。当投资者在互动平台询问后续SUV规划时,北汽蓝谷方面未予回应,这种产品线的单薄可能限制其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
其次,目标市场渗透率低且竞争激烈。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30万-40万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仅为3.6%,同比增速26.2%,远低于10万元以下入门级市场17.8%、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19.2%的渗透率。这意味着,即便享界能保持当前增速,其绝对体量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仍有限。更关键的是,这一价格带已聚集了特斯拉Model 3/Y、蔚来ET5/ES6、理想L7/L8等强手,享界要突围不仅需要技术优势,更需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精准的营销策略。
从集团战略看,北汽蓝谷对享界的“All in”投入虽显决心,但也加剧了资源分配的矛盾。在总营收153.84亿元的背景下,研发投入、渠道建设、品牌营销等成本需同时支撑享界的高端突围和极狐的主流破圈。这种“双线作战”模式,若不能实现协同效应,反而可能导致资源内耗。
更深层的挑战在于,北汽蓝谷的业绩翻身不能仅靠单一品牌。从今年1-9月数据看,极狐品牌累计销售8.8万辆,占北汽新能源总销量的近八成,仍是集团销量的绝对主力。享界虽在高端市场表现亮眼,但其体量尚不足以支撑整体业绩的快速改善。因此,极狐在主流市场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北汽蓝谷能否实现“翻身”。
这场关于生存与发展的突围战,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在品牌定位、产品布局、成本控制等方面实现系统性优化,北汽蓝谷才能真正走出困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毕竟,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跑得快不如跑得稳,而跑得稳的前提,是方向清晰、定位明确、执行有力。这,或许才是北汽蓝谷最需要的“破局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