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天下的民权申甘林带。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屠良冀 摄
![]()
民权黄河故道风景如画。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屠良冀 摄
![]()
蝴蝶造型的安澜大桥。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屠良冀 摄
![]()
民权黄河故道内的青头潜鸭。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魏文慧 摄
![]()
民权庄子文化馆。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魏文慧 摄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采访组一行慕名来到民权新晋地标性建筑,也是最近抖音刷屏的网红打卡地——安澜大桥。
远观横跨昔称东沙河今叫安澜湖之上的大桥像蝴蝶展开双翅,而湖中矗立的安澜塔恰似蝴蝶的身躯,巧夺天工的设计把庄周梦蝶的意境呈现在人们面前,可感可触可及。
今称安澜湖的东沙河是古黄河留下的痕迹,与横亘民权全境的黄河故道一样古老,见证了民权由漫漫黄沙变锦绣绿洲,继而变为今天坐拥“十万亩林海十万亩水”生态大美的历程。而蝴蝶造型的安澜大桥连接起民权的老城和新城,人在桥上过,看桥两头连着的厚重和繁华,置身庄周故里顿有庄周梦蝶之感。
以“安澜”命名的“一桥一塔一湖”,与民权“一林一水一圣贤”的资源文化禀赋相映成趣,采访组更愿意呈现的是后者在新时代绽放的美。
十万亩林海铺锦绣:绿满故道的生态大美
在民权沿着林海穿行,黄河故道的风裹挟着草木的清新与湖水的润泽,让人神清气爽。被誉为“河南塞罕坝”的申甘林带十万亩林海生态长卷在民权境内徐徐铺展,每一笔都浸透着绿意与生机。
20余公里的绿色长廊横卧黄河故道腹地,如同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碗口粗的刺槐列队成阵,阳光穿过叶隙洒下斑驳光点,将昔日肆虐的风沙牢牢锁住;万亩槐树林间,三五成群的游客悠闲拍照、闲谈,静享林带风光;一般游客不知道的是,这片林海里有100余种植物与180种陆生动物共生共荣。
民权已连续3年在春季举办生态马拉松比赛,整个赛程路线串联起槐林花海、故道湿地等生态节点。民权县委书记王静娴对记者说:“民权的十万亩林十万亩水是很多地方没有的,所以我们的马拉松定位生态马拉松。如今,这场赛事已成为民权的生态名片,今年吸引1万余名马拉松爱好者前来参加比赛。民权把生态和旅游深度融合在一起,让人们切身感受到奔跑的活力、庄子文化的底蕴和湿地林海的生态之美。”
在申甘林带核心区,占地百亩的国家级刺槐、榆树种质资源库宛如一座植物“基因银行”。科研人员手持平板电脑,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实验室里,分子育种技术让抗逆树种培育周期缩短40%。“目前我们已收集刺槐种质资源669份、榆树种质资源1882份。”国有商丘市民权林场高级工程师李传启介绍道。
生态修复的背后,是科技与自然的深度交融——通过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追踪树木生长,运用基因技术培育抗逆树种,让这片林海保持旺盛生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盛夏时节的槐树林,浓密的枝叶交织成天然的绿伞。林下,菌菇大棚里撑起朵朵“致富伞”。茫茫林海,成为林下食用菌种植的国家标准化示范区,民权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平菇、香菇、羊肚菌等生产基地,带动全县羊肚菌和赤松茸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年产食用菌达1.3万吨,产值高达2.8亿元。
十万亩碧波荡漾:青头潜鸭的栖息家园
波光粼粼,一群白鹭掠过水面,翅尖划开镜面般的碧波……
由任庄、林七、吴屯三大水库及湿地群连在一起的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超过十万亩水面,如今是185种鸟、8万余只水禽的家园:灰鹤在浅滩悠闲踱步,野鸭在芦苇丛中嬉戏穿梭,就连被全球定为珍稀濒危动物如震旦鸭雀、青头潜鸭等,也用翅膀为这里的大美生态点赞,把这里当作繁育后代的安稳秘境。
耿思玉是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的90后护鸟员,掌握100多种鸟类习性,每日背负20斤设备步行巡护,专职监测青头潜鸭。今年他在所负责的区域监测到28个繁殖巢,独创“泡沫箱浮岛”技术解决巢穴汛期淹没难题,成功孵化率超60%。
眼下,正值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繁殖高峰期。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忠信自豪地说:“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咱这儿的青头潜鸭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全国范围内超30只的湿地仅16处,今年年初豫鲁两省同步调查时,咱这儿就拍到了404只!”
为守护湿地生态,民权“十四五”期间共争取中央财政资金9500余万元,修复湿地2260亩,湿地质量进一步提升,并对湿地智能监测监控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湿地修复、加强保护等一系列举措,这片土地重焕生机,为青头潜鸭等珍稀物种提供了生存繁衍的空间,也为人们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庄子文化领衔文旅融合:文脉流淌的时代乐章
在持续深化的生态保护实践中,民权的文化基因被重新激活,在新时代土壤里生根发芽。
作为庄周故里,庄子文化自带“流量”——除了取庄周梦蝶典故而设计的安澜大桥造型一通车就成“网红”之外,庄子故里的顺河乡早已更名为庄子镇,黄河故道里东西相连的三座水库也分别有了取自《庄子》典故的名字龙泽湖、秋水湖、鲲鹏湖。
而庄子文化集大成的所在当属庄子文化馆。采访组走进庄子文化馆,仿佛穿越千年时空,与文哲大师庄子对话。馆内通过实物陈列、多媒体演绎、场景复原等多元形式,生动铺展着庄子的生平轨迹、哲学智慧与文学成就。漫步其间,一幅幅精美画卷、一段段翔实记述、一个个逼真场景,让人深切体悟到庄子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座占地2万平方米的展馆,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成为全国庄子文化研究的核心平台。
文脉传承不止于回溯,更在于创新。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民权在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庄子文化的同时,近年来还深入挖掘文子文化内涵,依托文子与道家思想的渊源,打造集研究、展示、体验于一体的文子文化园,让庄子、文子的古老智慧在当代焕发生机。而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白云寺,作为中原名刹,千年银杏见证着岁月流转,铁锅槐等奇景更是成为民权文化旅游的独特符号。
在“中国画虎第一村”王公庄,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白墙黛瓦间,200余座农民画院错落分布,画师们挥毫泼墨,笔下猛虎或威风凛凛,或憨态可掬。2024年,王公庄旅游综合收入超亿元,成功获评国家4A级景区。
以庄子文化为引领,汇合黄河文化、文子文化、虎文化、民权葡萄酒工业文化等特色资源,民权正致力构建全域文旅矩阵,让多元文化在融合中绽放光彩。如今,该县已建成1个国家4A级景区、3个国家3A级景区,培育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成功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十万亩林海十万亩水的黄河故道,流淌着的不仅是大美自然生态,更孕育了以崇尚自然为核心的庄子文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绿洲民权魅力无限。
记者感言
大美生态与庄子文化和谐共荣
漫步民权,十万亩林海与十万亩水交相辉映,大美生态与庄子文化和谐共荣,让人沉醉其间,感触颇深。
申甘林带如绿色长龙横卧故道,锁住风沙,孕育百余种动植物,生态马拉松让游客在奔跑中感受绿意活力。科技赋能生态,种质资源库与物联网监测,让这片林海永葆生机,林下经济更结出致富硕果。
黄河故道的水,滋养出青头潜鸭的乐园,是生态向好的最佳证明。而庄周故里的文化底蕴,更让这片水土独具灵气。安澜大桥的蝴蝶造型、庄子文化馆的沉浸式体验、王公庄的虎画艺术,将古老智慧与现代创新完美融合。
生态打底,文化铸魂,民权用“一林一水一圣贤”的独特禀赋,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篇章,让人看到绿色发展的无限可能。(李艾凌)
来源:商丘日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