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0年,麦哲伦出生在葡萄牙一个没落的贵族骑士家庭。10岁那年,他和哥哥有幸被送入王宫,成为莱奥诺拉王后的侍童。
他在王后身边呆了几年,王后把他送到航海事务厅去工作。麦哲伦在这里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和当时最新的地理见解。
1509年,第一个到过“香料群岛”即现在的马鲁古群岛的欧洲人瓦尔捷玛将有关马六甲海峡的丰富资源和“香料群岛”的可靠情况提供给葡萄牙宫廷。他使国王相信,要想夺取香料群岛,必须先占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和马六甲城。
马六甲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路过的地方。他征得马六甲国王的同意,在这里建了一个停泊站,派人驻守。因为这里是联结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要冲,后来便发展成为重要的商埠。
葡萄牙人决定夺取马六甲海峡和马六甲城(现新加坡)。为了稳妥,葡萄牙派谢凯拉率领四艘舰船,赴马六甲侦察情况。麦哲伦和他的朋友谢兰也参加了这个远征队。
经过三周航行,1509年9月11日,葡萄牙人的军舰首次驶近马六甲港。他们从军舰上望着这座大城市,啧啧称慕。
与此同时,马六甲的苏丹也忐忑不安地观看着这些威风十足的外国军舰。他知道,这些欧洲人飘洋过海,并不像中国和日本船主那样,为的是和平贸易,而是要在这里伺机安家落户,搜刮财物。
马六甲苏丹决定先下手为强,为迷惑葡萄牙人,他隆重接待了谢凯拉的使者,并同意供给葡萄牙人胡椒和香料。
谢凯拉非常高兴,便打发四艘大船上的全部小艇和大部分船员登岸。他本人在船上和一名同事下棋,静候佳音。
然而,一种异常情况引起了轻快帆船船长苏萨的警觉。他看到:许多马来亚小船在几乎无人的军舰周围乱窜,越来越多的马来亚人,借口往船上送货物,顺软梯爬上舰船。
他终于怀疑到:是否苏丹准备同时从水陆两路发动进攻?苏萨便命令一个最可靠的船员尽快驾小船往旗舰报告。这个船员正是麦哲伦。麦哲伦接受任务,驾舟划桨,向旗舰急驶。
来到旗舰,麦哲伦见谢凯拉正在下棋,几个腰带匕首的马来亚人在旁观棋。他便悄悄地把情况报告给谢凯拉。
麦哲伦的情报来得正是时候。不大会儿,苏丹宫廷上升起一股黑烟,这是水陆两路发动袭击的信号。未等马来亚人动手,谢凯拉便一跃而起,率人将船上的马来亚人制服。
满载马来亚武士的小船从四面八方驶来,想攻击葡萄牙军舰,但为时已晚。谢凯拉已命舰队拔锚启航,一阵炮火,迫使追击者转身逃窜。
但派到岸上的水兵由于人员分散,手无寸铁,在战斗中多数被当场杀死。少数人逃到岸边,也因马来亚人抢走小艇,被切断归路。这些水兵拼死战斗,但寡不敌众,相继阵亡。
麦哲伦的朋友谢兰也已经被包围,并且受了伤,眼看死到临头。但就在这时,麦哲伦与另一名战士乘小船赶到,奋不顾身冲上前去搭救自己的朋友。
他左冲右撞杀出一条路,救出被围的谢兰,且战且退,终于突出围困,登上小船。
麦哲伦英勇果敢的性格在这里初露端倪。此后不久,他又遇到了新的考验。他奉命护送香料船队,不料船触礁,船长、军官和贵族要求先乘船离开,水手们怒不可遏,一场危险的冲突即将发生。
麦哲伦也是贵族中的成员。他当众宣称,如果船长和军官们以人格担保,登岸后立即另派船来接他们,他准备同水手一起留下。即将爆发的冲突就这样平息了。
由于麦哲伦的这一果敢行动,他晋升为军官。两年后,麦哲伦又随一支强大的葡萄牙舰队再次去攻占马六甲。经过激烈战斗,葡萄牙人终于击败了苏丹的顽抗,控制了马六甲。
从此,葡萄牙控制了整个东方世界,切断了伊斯兰贸易的交通命脉。这不仅轰动了欧洲,而且传到中国和日本。教皇为葡萄牙人的丰功伟绩祷告。世界的中心罗马还举行了庆典,其隆重程度是自恺撒大帝以来从没有过的。
由于再次受伤,麦哲伦于1512年回到里斯本。他在外服役7年的全部家当,就是晒得黝黑的身体上的几处伤疤和在马六甲买的马来亚奴仆亨利。举目四望,港湾到处是船,岸上堆满货物,人群匆匆奔走··
麦哲伦明白了,当他们在南方的太阳下流血战斗的时候,葡萄牙靠他们建立的功绩变成了世界中心,曼纽尔国王成了欧洲最富有的帝王。只有他依然如故,还是一个水兵。
在里斯本,他希望自己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是啊,凭自己负过三次重伤,抢救了两船人的生命,国王也应对他另眼相待。然而,他跑来跑去,却只得到了一个看门的职位。
没有办法,麦哲伦参加了葡萄牙征讨摩洛哥的战争。在战斗中,他三次受伤,最后一次被长矛扎进膝关节伤及神经,从此左腿走路微跛。
一个不能快走,不能骑马的军人,已不适于在前线服役。于是麦哲伦又回到里斯本,面见国王,要求增加他的薪俸。
可是曼纽尔国王盛气之下,拒绝了他的要求。但高傲的麦哲伦并没有就此离去,他陈述了自己的精力、才能及渊博的航海知识,希望能得到国王的重用。
但这一切都没有用,在麦哲伦走出王宫的刹那间,他已恍然大悟:再不能等待了,必须寻求新的生活。10年来,他处处都在为自己的国王和国家效劳。现在,他在穷困潦倒时被抛弃了。如今他自由了!
麦哲伦寻求的新生活就是远航。他的老朋友谢兰从香料群岛来信告诉他,那里有明媚的风光,无数的财富,希望他抛弃冷酷的欧洲到那里去。朋友的来信坚定了麦哲伦远航的愿望。
麦哲伦想,既然香料群岛位于最东面,按地球是圆的理论,那么到那儿走哥伦布的路线(从西方)要比走达·伽马的路线(从东方)更为合理。
正在这时,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波亚在巴拿马西岸的高山上,发现了在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和亚洲之间,还有一个一望无际的大海,欧洲人称之为“大南海”。哥伦布所以没能西航到印度,原来是美洲大陆把大西洋和“大南海”隔开了!
于是,到美洲去寻找一条通向“大南海”的海峡,便成为西欧各国海洋探险家们的争夺目标。麦哲伦也不例外,他坚信谢兰到达的香料群岛一定在“大南海”对面不远的地方,他一定要找到一条海峡从西面到达那里。
经过研究,麦哲伦认为,那条海峡应在南美洲南部的一个地方。他计划绕过那个海峡,进入“大南海”,再向西航行至香料群岛。计划有了,但如何实现呢?
他向葡萄牙王室寻求支持,但葡萄牙正满足于沿达·伽马开辟的新航路不断从印度掠来财富,所以遭到拒绝。
麦哲伦带着航行计划,毅然来到西班牙寻求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由于争夺殖民地发生纠纷,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在1494年为他们划分了势力范围,规定西经46°以东属葡萄牙的势力范围,以西为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对西班牙来说,教皇规定的地方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及加勒比海一带地区,当时,西班牙人还没到达墨西哥和秘鲁,所以对这里的财富很不满足。因此,西班牙国王对哥伦布发现的这块新大陆所抱的希望越来越小了。
然而,根据“教皇子午线”的规定,亚洲东部地区,特别是马鲁古群岛,也就是香料群岛,应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而且,只有向西航行,才能不同葡萄牙发生冲突到达那里。所以,一些人建议西班牙国王向西航行。
麦哲伦来到西班牙正是时候,当他向西班牙国王呈上绘制得相当精确的地球仪,说明他不必侵犯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就可到达香料群岛时,国王极为赞赏,批准了他的计划,答应为他装备远航船队。
1518年3月22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签订了远航协定。麦哲伦被任命为海军上将、今后他所发现的所有岛屿及大陆的总督和舰队的统帅。麦哲伦终于有生以来第一次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人。
协定签署后,麦哲伦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然而事情并不顺利。葡萄牙国王知道了此事,深怕自己的海外利益被西班牙侵占,便密令驻西班牙领事阿尔瓦利什,要他采取一切手段,阻挠舰队出发。
阿尔瓦利什接到密令,就找到麦哲伦,对他进行威胁利诱。但麦哲伦不为所动,坚持自己选定的目标。
阿尔瓦利什见威胁利诱不成,便在暗中对麦哲伦的准备工作进行破坏。他用金钱到处贿赂,给麦哲伦的船上装了许多发霉的面粉和发臭的咸牛肉,又唆使西班牙贸易局人员为麦哲伦的远航船队收购破旧不堪的船只。
这些阴谋,对麦哲伦远航的破坏已相当严重,但阿尔瓦利什还不满足,又千方百计派奸细混入远航队伍,监视麦哲伦的行动,制造水手中的不和,甚至组织叛乱。
这些阴谋活动,麦哲伦全然不知。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一个由256人和五艘军舰组成的远航队终于组成了。麦哲伦任旗舰特立尼达号舰长。圣安东尼奥号舰长是卡尔海塔纳。康塞普逊号舰长是凯萨达。谢兰为圣地亚哥号舰长。
一切准备就绪,告别的时刻来到了。他妻子前来为麦哲伦送行,泣不成声。
1519年9月20日黎明,舰锚升起,炮声轰鸣,麦哲伦的舰队启航,人类史上一次伟大的旅行,一次最冒险的远航开始了。
舰队航行了几天,在加那利群岛补充了淡水,正待启航西进时,忽有一只快帆船向舰队急驶而来,直奔旗舰特立尼达号。
停靠妥当,一人爬上旗舰,手中拿着一封信,要当面交给麦哲伦。麦哲伦接过信一看,不觉大惊失色。
原来这是麦哲伦的岳父特意派人送来的秘信。他告诉女婿,远航队里有奸细,他们策划要在途中反对麦哲伦。搞阴谋的头子是圣安东尼奥号舰长卡尔海塔纳。麦哲伦想了想,镇定下来,开始盘算对策。
从加那利群岛启航后,为确定航行路线,麦哲伦召集各舰舰长开会讨论。麦哲伦利用东北信风和赤道海流,选择了一条费时短的航线,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但圣安东尼奥号舰长卡尔海塔纳为了寻衅闹事,借机反对麦哲伦,破坏航行,便拒绝服从麦哲伦的指挥。
麦哲伦对卡尔海塔纳已有戒心,决定给反对者一点利害看看,命令卫兵把卡尔海塔纳抓起来,交维多利亚号舰长缅多萨看管,任麦卡斯基代替卡尔海塔纳为新的舰长。
反对派的气焰暂时压下去了,舰队得以顺利行进,于11月末横渡大西洋,到达南美的巴西。
麦哲伦认为那条海峡在南美某个地方,所以,在巴西休息几天,就令舰队沿南美海岸南下。但是找了好几个月,也没找到那条海峡,而且维多利亚号还触了礁。
航行日益困难和缓慢。麦哲伦沿海岸行驶,调查了每一个海湾,测量水深,希望能在入冬之前找到海峡,驶入南海。
然而,海峡仍渺无踪影。而且随着往南,周围满目荒凉,气候恶劣,船员们每天都要同飓风搏斗。刺骨的寒风撕扯着船帆,雪和冰雹不时撒落,严冬来临了。
全体船员渐渐显出不安的情绪。他们本能地感到事情有点不妙。招募船员时不是说舰队要去香料群岛,到天堂般的地方去吗?然而,那个葡萄牙人却把他们领到越来越荒凉和渺无人烟的地方。
西班牙船长们见船员们怨声载道,心中暗喜,他们在等待时机,夺取麦哲伦的指挥权力。
 ![]()
麦哲伦的心情也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已无退路,因为他一旦下令返航,他便会从统帅变成俘虏。他决定继续前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1520年3月31日,舰队到达南纬49°一个荒凉的海湾,麦哲伦决定在这里过冬。
这个港湾叫圣胡利安湾,昏暗而荒凉,没有人也没有食物。麦哲伦知道,要到达富饶的热带地区,最早也得数月以后,所以下令节约口粮,这更使船员们惶惑不安。
有几个葡萄牙国王派来的奸细,看有机可乘,又开始活动起来。他们利用人们的不满,要求增加口粮,或者干脆返航,不要寻找什么海峡了。
麦哲伦坚定地回答说,除非他死了,否则就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诺言,完成到马鲁古群岛的航行计划。至于粮食,按规定消费,不会有问题。他要求大家勇敢地坚持下去,并答应把国王的奖金发给大家。
麦哲伦的回答,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但是,以康塞普逊号舰长凯萨达为首的反对派仍不死心,在暗地里策划阴谋。
康塞普逊号舰长凯萨达,维多利亚号舰长缅多萨以及原圣安东尼奥号舰长卡尔海塔纳经过密谋,决定发动叛乱,以武力迫使麦哲伦屈服。为了保证实力上的优势,他们策划了首先把圣安东尼奥号夺取过来的行动。
当天晚上,夜雾笼罩的海湾,乌云密布。午夜时分,凯萨达、缅多萨和卡尔海塔纳率领30名武装士兵乘小艇悄悄向圣安东尼奥号划去。
他们登上软梯爬到舰上,麦卡斯基还没来得及跳下床,就被持枪拿刀的人包围了,转眼间被戴上手铐。
这时一些水手被惊醒,舵手埃洛里亚卡发现事情不妙,便厉声质问凯萨达。凯萨达一声不响,向他猛刺六刀,埃洛里亚卡顿时倒在血泊中。
之后,麦哲伦的追随者都被锁上铁链子,关入小屋。叛乱者的计划实现了。他们把圣安东尼奥号交给埃里塔诺指挥。这个人的名字首次在这里出现,但没想到正是他在日后完成了麦哲伦的伟大事业。
叛乱者布置完毕,便给麦哲伦送了封信,说他们已控制了圣安东尼奥号,建议麦哲伦到圣安东尼奥号舰上会谈。
麦哲伦深知,如果到那里去,必遭毒手。他也看出,那些舰长们准备谈判,也是想载誉而归,而不想在国王面前成为可耻的叛徒。他看出了对方的弱点,决定采取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转败为胜。
麦哲伦拟定了周密的反击计划。首先他把凯萨达派来送信的水手和船全都扣住,然后命忠于他的舰队保安官埃斯比诺萨率领五名水手乘小船去维多利亚号给舰长缅多萨送信。
叛乱分子站在装备精良的舰船上注视着小船驶近,丝毫没起疑心,他们想不到小船上的六个人能对载有60名武装水手的维多利亚号发动袭击。
他们哪能料到,这六个人身藏兵器,埃斯比诺萨领有特殊任务。他按照计划,故意慢吞吞地和自己的五名士兵登上维多利亚号,交给缅多萨一封信,邀请他到旗舰谈判。
缅多萨读着回信,心想,你不必用甜言蜜语来打动我,你的末日到了。哪知他还没读完信,麦哲伦的保安官突然拔出短剑向他喉咙刺去,缅多萨当场一命呜呼。
维多利亚号舰上的船员呆若木鸡。没等他们清醒过来,麦哲伦另外派来的15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巴尔波查率领下,乘另一只小船来到,迅速登上维多利亚号。
与此同时,麦哲伦派15名武装水手,悄悄乘船来到圣地亚哥号,把圣地亚哥号控制在手,向旗舰靠拢。这样一来,麦哲伦控制了三艘舰,胜负的天平一下扭转了。
麦哲伦令三只战舰把住通往大海的出口,使叛乱分子无法逃跑。凯萨达虽然全身披挂,一手握剑,一手持矛,动员全舰人员参加战斗,但也无济于事。
惊慌失措的水兵们不愿追随凯萨达,等小舰载着麦哲伦的人员一到,圣安东尼奥号和康塞普逊号上的一切抵抗就停止了。
于是,麦哲伦命令将凯萨达和卡尔海塔纳等人统统逮捕起来,麦卡斯基获得了自由。叛乱平息了,怎么处理那些参加叛乱的人呢?麦哲伦知道不能全部处罚那些人,于是他决定严惩首恶分子。
为了慑服犯罪分子,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一场迫不得已的审判隆重开始了。主席麦卡斯基向凯萨达宣布他杀人谋反的罪状,接着麦哲伦宣布判决他死刑。
凯萨达被斩首以后,麦哲伦又宣布把卡尔海塔纳和另一名叛徒逐出舰队,留在荒凉的圣胡利安港的海岸上,并宣布宽恕其他参加叛乱的人员。
经过这样处理,船员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严寒迫使舰队在凄凉而不祥的圣胡利安湾停留了将近五个月,春天来临了,为了探索前进的航线,麦哲伦命圣地亚哥号向南探航。
但圣地亚哥号遇上了风暴,被抛到岸上,撞得粉碎,幸亏船员都安然无恙。他们沿海岸走到圣胡利安湾,向麦哲伦报告了这不幸的消息。
1520年8月24日,麦哲伦命令舰队出发,离开了圣胡利安湾。在这里的日子也许是他一生中最阴暗的时刻,这期间,一艘舰撞碎了,三个舰长送了命,一年过去了,他却一事无成。
舰队剩下的四艘舰向南航行,10月21日,在南纬52°发现了一个很深的海湾。海湾里的景色庄严雄伟,别具一格。远处是白雪覆盖的群山,四野无人迹,只有风声打破了这里的沉寂。
水手们沮丧地望着黑森森的海湾深处,实难想象这条夹在群山之间,昏暗如阴间世界的水道,能够把他们引向阳光灿烂的“南海”。舵手们异口同声说,这个深湾只不过是一个岩石窄湾,用不着费时间在这里勘察。
但麦哲伦始终认为那个无人知晓的“海峡”确实存在,因此下令对这个奇怪的海湾进行普查。他令圣安东尼奥号和康塞普逊号尽量进入海湾深处,但必须在五天内返回,因为粮食快没了,这是麦哲伦为寻找海峡投下的最后一个赌注。
一个伟大的富于戏剧性的时刻来到了。两艘舰出发后,大自然仿佛因为有人想揭开它的秘密而发怒了。它拼命反抗起来,狂风大作,暴雨接着而至,随后又刮起这些地区常见的飓风。
这场可怕的风暴持续了两天,麦哲伦担心那两艘舰,因为它们在狭隘的道路上遇到狂风的袭击,既无法躲避,也不能抛锚避风。除非出现奇迹,否则凶多吉少。如果两舰遇险,他的事业和理想也就和它们同归于尽了!
两艘舰接连四天杳无音信。第五天,桅楼上终于发出呼声。只见那两艘舰逐渐驶近,左弦上发出闪闪火光,大炮轰鸣,船长和水手们喊声雷动,频频招手。
大家都感到,他们一定带回了什么特大喜讯。事实确实如此,飓风忽起的时候,两舰已进入海湾很远,急流把它们一直冲到海湾的最深处。千钧一发之际,骤然发现一个突出于悬崖后的狭窄的海峡。
他们顺这条通道进入另一个海湾。这个海湾开始很狭窄,后来逐渐扩展开来。他们没有找到海湾的出口,但海里的水流越往远去,越显得茫无边际,所以这条水路很可能通往渴望已久的“南海”。
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麦哲伦激动万分,命令舰队立即向神秘的海域挺进。四艘大船有史以来第一次驶入这个人迹未至的、寂静阴暗的海峡,迎接他们的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沉寂。
海峡长不到头,麦哲伦派几个水手乘小船登岸,只看见一处坟穴和几十个荒冢。有一条大鲸鱼被海浪冲到岸上。
舰队在紧张的探索中航行了一个月。突然,宽阔的水道在一处分成了左右两支。麦哲伦决定兵分两路,圣安东尼奥号和康塞普逊号探察东南方,他乘旗舰和维多利亚号探察西南方。
各舰出发前,麦哲伦召集各舰舰长到旗舰了解口粮储备情况并听取他们的意见。舰长们各自报告了情况,口粮最多只够吃三个月的。麦哲伦发言道:“到南海的通路可以说是发现了,我认为应继续前进,请大家发表意见。”
舰长和舵手们大多没有发言,只有圣安东尼奥号的舵手哥米什直言不讳地说,既然海峡已经找到,比较明智的做法是返回西班牙,然后乘重新装备的舰只再次沿如今发现的海峡,驶往香料群岛。
哥米什的建议很有道理,如果这样做,麦哲伦既能免于一死,也能拯救许多船员的生命。但对麦哲伦来说,重要的不是短暂的生命,而是不朽的功勋。他毫不动摇地反驳了哥米什的意见,下令舰队继续前进。
各舰舰长率舰出发了,麦哲伦没有亲自探察西面的水道,他在沙丁鱼河口抛锚,派出一只小艇前去侦察,命他们三天后返回。
第三天,他派出的那只小艇回来了,水手们向麦哲伦高呼:“海!海!”顿时,胜利的欢呼冲破云霄。这短暂的一瞬是麦哲伦一生的伟大时刻,他第一个找到了通往前人不知的海洋的航路,从此万古留芳。
此时,这个严厉的、在任何人面前从不流露自己感情的军人忽然从内心深处涌出一股暖流,热泪夺眶而出。
胜利的喜悦还没消失,麦哲伦突然想到,那两艘舰为何迟迟不归?他忧心如焚,命令扬帆起锚,驶往海峡迎接迟归的舰船。但海平线上空空荡荡,毫无舰船的踪影。
五天过去了,仍没有音讯。直到第六天,康塞普逊号回来了,并带来令人震惊的消息:那个哥米什,趁圣安东尼奥号单独探航的机会,纠集一些人,劫持了舰长麦卡斯基,掉转船头,逃回西班牙去了。
这个打击很大,但没有回头路。1520年11月22日,麦哲伦率三艘舰驶出沙丁鱼河口,数日后穿过了这条海峡——麦哲伦海峡,在海峡尽头后面,欧洲舰只从未到过的另一个大海终于出现了。
来到旗舰,麦哲伦见谢凯拉正在下棋,几个腰带匕首的马来亚人在旁观棋。他便悄悄地把情况报告给谢凯拉。
海上风平浪静,麦哲伦把这个大洋称为“太平洋”,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在漫长的航行期间,粮食储备急剧减少,司务长每天发放的食物,早已腐烂不堪。船员们日益虚弱。
这只孤独的舰队在茫茫大海上漂泊了三个月零20天,受尽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各种苦难。这期间,有19名船员病饿而死,其余的人也都失去了人样,如果再持续几天,后人对他们的英雄业绩大概就一无所知了。
1521年3月6日,自从舰队驶离麦哲伦海峡进入汪洋大海以来,第一次发现了陆地。岛上的土著亲切地接待他们,带来海员们从未见过的香蕉和椰子,饥饿的船员们几个月来第一次吃饱喝足了。
麦哲伦高兴极了,以为他已经到了香料群岛——马鲁古群岛,但实际上他到的并不是马鲁古群岛,计算上的错误,使麦哲伦在太平洋的航线偏北了10度,来到菲律宾群岛。
经过休息,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恢复了健康。3月28日,舰队离开这里,几天的航行中,一些无名岛屿不时在船的左右出现,他们在马索华岛抛锚,做最后一次途间休息,然后驶往久寻不见的目的地。
马索华是菲律宾群岛上的一个不出名的小岛。三艘大船一驶近,就有许多岛民成群结队跑到岸边,好奇地等待新来的客人。为谨慎起见,麦哲伦先把奴仆享利作为联络人送上岸去。
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这个马来亚奴隶听懂了半裸体的岛民的话。从多年前离开故乡,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自己民族的语言。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之一。自从地球在宇宙中旋转以来,人们破天荒第一次绕地球一周,重返家乡。这个低贱的奴隶,从苏门答腊起,经过印度到欧洲,如今绕了地球一周,回到了家乡。
此时,麦哲伦的事业已经告成。他现在又从东方进入了马来语地区。当有史以来证明一个人在海上不断航行,就能回到出发地时,他的功绩就基本完成了。他的英勇顽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马索华岛上的土著殷勤好客,土王卡兰布设宴招待麦哲伦。卡兰布告诉他,他要寻找的香料群岛——马鲁古群岛早已驶过,他现在是在马鲁古群岛西北的菲律宾群岛。
如果这时麦哲伦直驶马鲁古群岛,他便可以满载香料,满载荣誉返回西班牙。但一个人的天才同时也是他的灾难。麦哲伦的天才是能持久忍耐,责任感胜过一切,所以他要在离开菲律宾群岛前,把这儿划为西班牙王国的领地。
卡兰布告诉麦哲伦,群岛中最大的岛屿是宿务岛,并自告奋勇为舰队领航。1521年4月7日,舰队驶近宿务岛,只见港内船只林立,麦哲伦下令鸣炮致意,并派享利上岸去执行外交使命。
宿务岛土王谢布接待了享利。宴席上用的不是竹篮和木盆,而是从中国运来的瓷器。现在可以说,马鲁古近在咫尺,西班牙人已接触到东方文化的边缘,哥伦布的幻想——由西路到达印度,终于成了现实。
 ![]()
外交事宜办妥之后,麦哲伦和谢布在隆重的仪式上会了面。土王宣称永远做威力无比的查理国王的盟友,麦哲伦保证保持和平。
几天之后,在麦哲伦的努力下,土王及他的大部分臣民都自愿要求加入基督教。其他西班牙征服者们借助铁与火的力量,通过血腥镇压,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达到的目的,麦哲伦却在几天内顺利达到了。
1521年4月17日,城中心搭起了五彩缤纷的华盖,在麦哲伦的主持下,谢布及其他王室成员隆重接受了洗礼,成为基督教徒。
麦哲伦使一个新的地区归附于西班牙国王,但他不能在宿务岛久留,所以晋升谢布为其他众土王之首,如有人胆敢反抗,麦哲伦答应提供武装援助。
宿务岛对面有一个很小的马坦岛,岛上的土王西拉布拉布早就对谢布不服,这次又禁止他的岛民给麦哲伦的舰队提供粮食。麦哲伦命享利去见西拉布拉布,要求他承认谢布的权利和西班牙的统治,否则将会尝到枪矛的利害。
但是土王回答说,他的人民也有枪矛,虽然是竹子做的,但枪头冶炼得很不错,西班牙人可以亲自试一试。得到如此傲慢的答复后,麦哲伦这个西班牙威力的代表人物只有一个办法——诉诸武力。
在这次小军事行动的准备过程中,麦哲伦有生以来第一次采取了轻率的冒险行动。他只带了60名水兵前往马坦岛。麦哲伦认为只要放几炮,西拉布拉布的土著士兵就会抱头鼠窜!
1521年4月27日,麦哲伦率部下乘三艘小艇来到马坦岛。由于岛旁有密密层层的珊瑚礁,船不能靠岸,麦哲伦只好率领部下涉过齐腰深的水向岸上前进。
阿尔瓦利什见威胁利诱不成,便在暗中对麦哲伦的准备工作进行破坏。他用金钱到处贿赂,给麦哲伦的船上装了许多发霉的面粉和发臭的咸牛肉,又唆使西班牙贸易局人员为麦哲伦的远航船队收购破旧不堪的船只。
西班牙人的火枪手和弓箭手从远处船上向土人射击,但因距离远,枪弹穿不过土人的木盾,只能擦伤他们的手臂。
土人看到枪弹几乎完全不能伤害他们,便喊声震天,靠盾牌的掩护逐渐向西班牙人逼近,弓箭、长矛、石头和泥块一齐投过来,打得西班牙士兵以招架。
他们发现西班牙人的铠甲只能护住身体,双腿却露在外面,于是便向西班牙人的腿部射箭。一支箭射中了麦哲伦的大腿,他不得不下令慢慢地撤退。
但这时,西班牙士兵都开始仓皇奔逃,麦哲伦身边只剩下七八个人。他们且战且退,离岸已有一箭之地,水深没膝。
土人仍穷追不舍,他们看出麦哲伦是领头的,便集中向他攻击,两次把他的头盔打落。麦哲伦等人站在水中,行动不便,越来越招架不住了。
这样战斗了一个多小时,突然,一个土人用竹矛刺中了麦哲伦的脸。麦哲伦勃然大怒,立即用自己的长矛刺进这个土人的胸部。
矛头扎在土人身上拔不出来了,麦哲伦正要拔剑再战,但已来不及了,土人蜂拥而上,一个土人用刀砍伤他的左腿,麦哲伦倒在地上。
这时土人向他猛扑过来,用长矛和其它武器一齐向他刺来。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就这样在即将凯旋的时刻毫无意义地死去了。
在同西拉布拉布的这场毫无意义的战斗中,西班牙人共死了八个人,这个数字本身微不足道,但麦哲伦的死亡,却使迄今为止当地土人尤其是谢布土王对这些外族人的崇拜消失了。
麦哲伦死后,巴尔波查被推选为舰队的领导。他忙着准备起航,把货物和其它捞到手的东西装上船。麦哲伦生前同土著建立的友谊和信任已荡然无存。
在此期间,由于缺乏领导,西班牙土兵肆意横行,奸污妇女,抢劫财物之事时常发生,激起了土人强烈的不满。
麦哲伦死后的第三天,谢布土王邀请巴尔波查前去接受他献给西班牙查理国王的礼物。如果麦哲伦在世,他一定会想起当年马六甲酋长同样的邀请,当时上岸的人中了埋伏,全部被歼。但巴尔波查却接受了邀请。
上岸的西班牙人共29名,其中包括最优秀、最有经验的航海家和舵手。他们受到隆重的欢迎,径直朝椰林走去。无数土人好象看热闹似的,把西班牙人从四面八方围住。
这使舵手茹安感到有些不对头,他把疑心告诉舰队保安官埃斯比诺萨。他俩商定尽快将船上的全体人员送上岸,一旦事情有变,好搭救伙伴。
他们找了个借口挤出重围,忙向大船奔去。他们刚上船,岸上就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土著乘其不备,向开怀畅饮的西班牙人一拥而上。一举结果了所有西班牙客人的性命。
船上的人起初惊得目瞪口呆,接着,因为船长们均已遭难身亡,须臾之间一跃而为舰队统帅的卡尔瓦里奥下令所有火炮向岸上开火。
但这也只能发泄一下无能为力的愤怒而已。舰队尚未驶出港湾,西班牙人登岸后竖立的大十字架,就在土人的欢呼声中被推倒了。麦哲伦几周来苦心经营的成果,全都化为乌有。
离开不幸的宿务港之后,幸存者们进行了检查,情景异常凄惨。他们不仅失去了统帅麦哲伦,而且失去了最有经验的舰长。在塞维利亚出发时是265人,现在只剩下150人。人员如此之少,分在三条船已不可能。
因此只好牺牲康塞普逊号。船员把一切能用的东西都搬到其它两条船上,然后把空空的船体付之一炬。现在,五艘舰只剩下两艘了。
由于失去了经验丰富的领导,两艘舰在巽他群岛中摸索前进,浪费了半年时间。而卡尔瓦里奥在海上大肆抢劫,中饱私囊。
全体船员忍无可忍,罢免了卡尔瓦里奥,推举特立尼达号舰长埃斯比诺萨和维多利亚号舰长埃里卡诺共同领导舰队。
经过艰苦的探寻,1521年11月8日,两艘船终于抵达了马鲁古群岛中的提尔多岛。这儿是麦哲伦一生梦寐以求的地方,他曾经答应把船员带到这儿来,但他自己却未能如愿以偿。
此外,那个在大洋彼岸召唤麦哲伦,鼓励和支持麦哲伦事业的人,法兰西斯库·谢兰,在他们到达前几周逝世了。苏丹王(谢兰是他的朋友和顾问)立刻乘彩船迎接西班牙人,以兄弟般的热情拥抱了这些基督教徒。
马鲁古是多么富饶的群岛啊!上等的香料、食物和金砂,西班牙人渴望得到的一切这里都绰绰有余。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船员们在这和平而宁静的岛屿上陶醉了。有一些人宁愿步谢兰后尘,永远留在这个人间天堂。
从马鲁古群岛启航的时刻到了,但特立尼达号舰底漏水,必须修理。这样,完成麦哲伦光辉事业的使命落在维多利亚号的身上。分别的时刻到了,麦哲伦舰队最后残存的这只维多利亚号,开始了它难忘的航行。
乘坐这样一只经过两年零六个月航行的破旧不堪的帆船,行经半个地球返回西班牙,是航海史上的伟大功绩之一。1522年2月13日,维多利亚号在帝汶岛最后一次补充了粮食和淡水,踏上了回国的归程。
在漫长的航行中,由于印度洋上骄阳似火,肉开始腐烂,只好扔进大海。大米也日益减少。到了5月初,又发生了坏血病,船员大批死亡。
航行至好望角附近,他们遇上了猛烈风暴,前桅被刮断,中桅也裂了口,虚弱得几乎站不住的水手们,使出最大力气才把桅杆修好。
经过五个月的不停泊航行,维多利亚号终于在7月9日驶抵佛得角群岛。这时只剩下31个船员还活着。佛得角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在此处抛锚,无异于自投罗网。但粮食已尽,埃里卡诺决定冒险派人上岸购买食物。
小艇来回运了几次粮食,但最后一次去了很长时间没回来。埃里卡诺觉得事情不妙,又望见岸上正准备船只,只好当机立断,把岸上的人扔下起锚逃走。
如今,从马鲁古群岛随船航行的49名船员,只剩下18人了。他们竭尽全力坚持工作,因为离祖国越来越近了。
1522年9月6日,从桅楼上发出了嘶哑的欢呼声,维多利亚号驶入了西班牙的圣路卡尔迪巴拉麦达港。三年前在麦哲伦率领下,五艘舰265个人从这里出航,如今只有这一艘丑陋的破舰驶近海岸,在同一个码头抛锚。
18个人摇摇晃晃下了船,扑通一下跪倒在地上,亲吻着祖国这坚实、慈祥、可靠的土地。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次航行,在1522年9月6日这天胜利完成了。
第二天,这艘凯旋归来的船,由另一艘船拖着,溯流而上,到达塞维利亚。埃里卡诺下令射击,这些响亮的炮声宣告:“我们回来了!我们做了前人未做的事,我们是第一批绕地球航行一周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