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世纪后期,英格兰人终于想起自己原来是个岛国。由于王室退出欧陆争霸,大规模作战编队惨遭削减,许多富有胆识的海员只能抱团营业。
在德雷克与霍金斯率领下,他们驾驶崭新的盖伦帆船冲入世界各地。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金鹿号。
16世纪的盖伦帆船草图
事实上,最初的盖伦帆船源于葡萄牙。相比沉重的卡拉克,该类型船舶更注重速度、稳定性与适航性。故而主动降低上层建筑高度,并且将圆润外壳拉长、削薄,顺便减少木材使用成本。堪称标志性的V字剖面,更长的龙骨结构,让她们在同样风力下快出1~2节航速。正因如此,很快获得各国水手清籁,尤其在正规化海军中迅速铺开。
16世纪的西班牙塞维利亚港
然而,无论葡萄牙还是他们的西班牙邻居,都没可能迅速替换掉大部分卡拉克帆船。原因无他,就是制造数量过多、日常运力紧张,只能采取速度较慢的局部更新策略。又或是直接走大型化路线,变相削弱盖伦帆船的局部性能优势,使其变得更像翻版的旧式大帆船。
准备起航的金鹿号盖伦帆船
相比之下,家底薄的英国人就无此顾虑。1576年,他们在德特福德船坞里,建造出名为鹦鹉号的轻型盖伦帆船。虽然只有100-150吨排水量,却拥有三桅、高艉楼和必不可少的18门加农炮。彼时,德雷克已通过早期冒险积累到启动资金,便将这艘新船收入麾下。随即换上赞助人哈顿家族的金鹿纹章,后来声名远播的金鹿便由此诞生。
德雷克(中)与他的私掠小伙伴们
更为重要的是,金鹿号自开工之日起,就获得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私掠许可证。这让德雷克能在海外放开手脚,动用一切方法挑战强大的伊比利亚联合王国。他们的目标相当明确,就是攻击自美洲返回的西班牙运宝船。无论代价多么高昂,务必将成堆殖民地金银带回伦敦的新兴市场。
金鹿号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劫掠西班牙运宝船
公元1577年12月13日,以金鹿号为首的5艘盖伦帆船起航,载着164名英国私掠者奔赴大西洋。经历恶劣气候、补给匮乏与敌人的猛烈反抗,最后仅有形单影只的旗舰安全返回。好在这轮处女航成果丰厚,为投资人带回80磅黄金、26吨白银,以及数箱祖母绿。此外,英国人还缴获一张重要海图,上面标注着新大陆全部未设防港口。
太平洋西风将金鹿号吹至火地群岛以南
次年9月,经过修补的金鹿号再度出发。这次,德雷克计划穿过美洲大陆和火地岛之间的麦哲伦海峡,到太平洋沿岸放肆一番。岂料遭遇狂暴西风,迫使全船不断南漂流,无意中抵达群岛的另一端。今天的我们,将那片未知水域称为德雷克海峡。欧洲人也第一次意识到,传闻中的南方大陆似乎并不存在。
金鹿号穿过德雷克海峡成为首次进入太平洋的英国船只
于是,英国人大摇大摆的闯进太平洋,对毫无防范厄瓜多尔海岸展开攻击。他们顺利截获庞大的诺雷斯特拉号,只用一轮舷侧炮射击就迫使西班牙人投降。由于需要为贵金属腾出空间,这类大型运宝船往往缺乏足够武备,根本经不起任何冲突折腾。讽刺的是,因为白银数量高达约20万英镑,私掠者们不得不花3天时间才完成搬运。
金鹿号的突然出现让西班牙人措手不及
公元1580年9月26日,阔别多时的金鹿号重回普利茅斯。女王伊丽莎白亲自登上甲板,将底层出生的德雷克册封为爵士。后者不仅带回相当于王室一整年收入的白银,还奉上细心测绘的太平洋海图,最远可抵北美的加利福尼亚。同时,沿途的汲淡水港湾、秘鲁矿山的精确纬度,以及菲律宾与摩鹿加群岛间的黑潮流速,都被完整呈现到格林尼治宫。
1585年绘制的德雷克远征地图
至此,英格兰首次拥有全球视野,不再是那个雄踞一隅的普通西北欧国家。更多冒险家以德雷克为榜样,寻找投资人组建劫掠船队,进一步蚕食西班牙人的空心帝国。
根据德雷克环球航行绘制的世界地图
不过,多次极限距离远航,已经让金鹿号的小身板不堪重负。在回到德特福德船坞修补后,成为海军招待外宾的“浮动展览馆”。到1595年德雷克病死时,船体大部分腐朽,彻底丧失使用价值。最终又苟延残喘半个世纪,在后来的内战期间被拆解。
多次极限航行让金鹿号更早报废
20世纪70年代,为纪念德雷克环球航行400周年,英国工匠选用橡木和传统手工榫卯,复刻出1艘崭新的金鹿号。至今仍停泊在泰晤士河畔,向世人诉说日不落帝国的潮起潮落。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