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至1945年之间,朝鲜半岛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日本将朝鲜半岛作为其经济剥削的主要对象,并按照“南农北工”的布局对半岛进行开发,大部分重工业集中在半岛北部,导致韩国在独立时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
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被美、苏两个大国分区占领,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但随后爆发的朝鲜战争对韩国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战争摧毁了韩国90%以上的工业基础设施,1953年战争结束时其国内工业产值仅占GDP 15%,农业机械化率低,耕作严重依赖人力;到1954年,韩国国内的粮食自给率仍不足50%,首都汉城(今首尔)四成人口挤在棚户区中,全国超过35%的家庭挣扎在温饱线的边缘。
![]()
而这样的惨状其实并非无解,因为当时美国每年都会援助韩国大量资金和物资,从1948到1960年的13年时间里,韩国陆续接受到的援助总价超过60亿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接受美国援助最多的国家,要知道1960年时韩国的GDP才仅为38亿美元,所以这是一笔很大的钱;但是收到援助的李承晚政府却没有将钱投入到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上去,首先美援物资和贷款被官僚们层层截留,导致大量援助物资,如粮食、日用品等被低价抛售,导致本土农业和轻工业的进一步崩溃,1960年时美国的人均GDP约为3000美元,中国为90美元,朝鲜为255美元,而韩国则仅为73美元,是当时亚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
其次李承晚集团拒绝改革和发展工业化,坚持“武力北进”的政策,将资源都投入到对抗北方邻居上面来,他供养和维持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这无疑又加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但可笑的是,李承晚的“先军政策”并未普惠到军队的各个阶层,大量的普通军人甚至是中下层军官都无法养家糊口和填饱自己的肚皮。
![]()
1960年,李承晚在败选后流亡美国,民选的尹潽善和张勉内阁上台,但他们也都没有能力解决眼前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政策依旧空转,失业率继续飙升。于是在1961年5月16日晚,以朴正熙为首的少壮派军官集团策划了政变,军人们迅速控制了汉城及相关政府机构,次年朴正熙逼尹潽善辞职,自任韩国总统。
![]()
朴正熙虽用暴力手段非法夺权,但该政权实现了政局的稳定,同时在其铁腕的领导下韩国开始实施了一揽子的经济改革政策;从1962年开始,韩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五年经济计划,这些计划为韩国后来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一、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
朴正熙政府强调“出口主导型”战略,将轻工业作为最初的突破口,利用廉价劳动力来承接美日的产业转移,政府通过提供优惠的信贷、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出口,这一战略事实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韩国的出口额从1962年的5600万美元迅速增加到1979年的180亿美元,人均GDP则由1962年的81美元增涨到1970年的332美元。
![]()
二、通过汇率改革,吸引国外资本入局
1962年,韩国开始大搞汇率制度改革,韩元主动贬值100%,同时颁布《外国资本促进法》,加速吸引国外资本进入韩国,到1963年底外资占全国总投资的比重已达到85%,这极大缓解了其国内的资金短缺压力。
![]()
三、推动重型工业化发展
在轻工业逐步复苏后,韩国政府开始推动重化工业化;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国有化和政府主导的投资,发展造船、汽车、钢铁、机械、石化等重型工业;政府利用外汇管制、产业政策等手段,引导资源向重工业领域集中,这一时期以三星、现代、LG、浦项制铁等为代表的大型企业迅速崛起,这些企业成为韩国重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领头羊,重工业的发展使韩国的产业结构得到升级,提高了韩国在国际市场上经济竞争力。
这一时期,韩国的大型企业迅速崛起,产业结构得到升级,韩国的经济增长率继续保持高位,人均GDP从1970年的332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1606美元;1977年,韩国GDP首次反超朝鲜,之后更是把对方甩的越来越远。
![]()
四、教育与科技投入
朴正熙时期,韩国政府大幅增加了教育投入,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教育的发展为韩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工业生产、技术研发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韩国开始向高科技领域布局,经济侧重点转向电子、半导体产业,政府投资研发微电子、光纤维等技术,三星、LG成为全球存储器龙头,韩国生产的手机、半导体、液晶面板等一度占据了十分高的全球市场份额。
韩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崛起,其人均GDP从1979年的1606美元增加到1989年的6320美元;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韩国经济造成了短暂的冲击,但韩国政府通过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迅速恢复了经济增长;2000年以后,韩国的经济增长率逐渐放缓,但经济结构更加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韩国经济的支柱产业;韩国的人均GDP在2004年突破14000美元大关,首次被世界银行归为高收入国家;2022年,韩国经济总量达1.7万亿美元,跻身全球前十大经济体之列。
![]()
五、见缝插针得来的海外红利
1965年,韩国应美国的要求和邀请派遣作战部队进入越南,在之后8年时间里,韩国累计向越南派遣军队达33万人次,驻军规模仅次于美军;最终,韩国军队以阵亡5000余人,负伤1万余人的代价,换来了美国的巨额援助和战争订单;越战采购直接刺激了韩国的钢铁冶炼、运输装备制造等产业,三星、现代等企业借军需订单迅速崛起,这也使韩国加速摆脱对日经济的依赖,为后来的工业化升级打下了基础。
![]()
其次,韩国人在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大量出海,赴德、赴中东的劳工数量达百万人次,这些人给韩国带来了数以亿计的侨汇收入,为“汉江奇迹”的成功提供了启动资金。
![]()
结语:国家发达了,但快乐的人,并不多。
韩国在经济迅速崛起的同时,也遗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和后遗症,这就是财阀对于经济和政治的主导;截止2024年,以三星集团、现代汽车、SK集团和LG集团为代表的韩国十大财阀,其年销售额占韩国经济总量的约80%,但十家财阀企业的雇员总量仅占韩国总劳工人口的5%,而且十大财阀企业每年仅能吸纳约3%的大学生就业,也就是说财阀雇员的精英化趋势十分明显,但进入财阀企业后这些雇员的薪资往往是中小企业的两倍多,因此千千万万的年轻人都削尖了脑袋往财阀企业里边挤;但可惜的是,在表面的繁荣下,韩国全社会的青年劳动力失业率则达到了22%。
![]()
#地图##地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