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天冷了,能在这儿接热水、给手机充充电,午饭也能热乎乎地吃上一口,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中午时分,外卖员小王在新龙湖社区龙城红色驿站里边接水边感慨。尽管空间不大,但背后承载的却是服务民生、凝聚合力的“大情怀”。今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高新区(新北区)以新就业群体基层服务站点为支点,通过标准化建设、多元化服务与数字化赋能,持续升级站点功能,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域的“15分钟暖心服务圈”,让温暖从“小空间”延伸至基层治理“大舞台”。
小站点构建大网络,串珠成链实现全域覆盖。高新区(新北区)积极构建“10+83+N”三级服务网络,系统推进暖“新”站点从“零星散点”向“全域覆盖”升级。全区依托10个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83个社区党群服务站点等现有阵地资源,统一服务标准,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应急药箱、充电设备等便民设施,积极推广电子地图服务,方便新就业群体实时查询、一键导航,构建起覆盖全域的“15分钟暖心服务圈”,推动服务资源高效整合、功能互补。在“主阵地”建设方面,建成包括全市快递行业党群服务中心、江南环球港网络主播党群服务中心在内的多个枢纽型站点,并联动工会建成户外劳动者驿站等各类服务阵地。在“微站点”拓展方面,高新区(新北区)聚焦新就业群体活跃的商圈、街区、园区等区域,灵活布局一批特色驿站。汉江路国际街区的外卖送餐行业党群服务中心、各商圈楼宇的“龙城红色驿站”以及众多“爱心驿站”。通过整合资源,发展了一批提供就餐折扣、免费饮水、临时休息等专属服务的“暖新商户”,有效织密了服务网络,延伸了服务触角。
小服务传递大温暖,四季恒温确保精准投送。坚持“问需于新、服务于心”,通过现场调研、集中座谈等方式,精准把握新就业群体“休息难、充电难、饮水难”等核心需求。三井街道针对骑手提出的“下午2至4点希望有地方充电歇脚”“冬夏需要取暖纳凉场所”等具体诉求,社区工作人员把需求清单转化为服务清单,推动服务从“有”向“优”升级。全区通过新建、改建、提档升级等方式,持续优化龙城红色驿站(服务吧)功能,在提供饮水、充电、休憩等6类基础服务之上,创新叠加“四季暖新”服务包,将人才招聘、法律援助等拓展功能一体嵌入站点。各站点累计提供劳务纠纷咨询上千人次,实现“一站多能”。充分发挥党建带群建作用,团区委开设暑期爱心托管班,解决新就业群体子女“看护难”问题,区总工会常态化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活动,全年无间断传递组织温暖,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权益。通过精准对接需求、拓展服务维度、固化关怀机制,真正实现了暖心服务的“精准投送”与“四季恒温”。
小群体激活大作为,治理同行汇聚澎湃动能。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熟悉地情人情”的天然优势,积极推动其从“服务对象”向“治理伙伴”转变,实现基层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组建“五湖联新”志愿服务队,广泛吸纳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外卖、快递小哥担任“骑手网格员”,赋予其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文明基层治理员等新身份,鼓励快递外卖小哥在送餐送货的同时,将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等宣传资料随包裹送入千家万户,使政策传递更接地气、更易触达。积极拓展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的多元路径,新桥街道构建“随手拍、随时传”的快速响应机制,外卖骑手利用“网格化社会治理”APP,在日常配送途中对发现的长效管理、安全隐患、设施破损、突发事件等问题进行“随手拍”,信息可实时上传至社区治理平台,形成“小哥发现—平台受理—部门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今年以来,新就业群体已通过该模式报送并协助处理各类问题30余条,均得到有效解决,问题解决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供稿:中共常州高新区工委(新北区委)组织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