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是未来科学大奖设立的第十年。
被《自然》杂志称为「中国诺贝尔奖」的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首个由民间发起的科学奖项,旨在奖励做出了原创性且产生巨大影响的研究工作者。
10 月 26 日,2025 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隆重举行。季强、徐星、周忠和、方忠、戴希、丁洪、卢志远等科学家荣获 2025 未来科学大奖。
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王强老师曾这样形容这一奖项:「面向未来,观察现在,奖励过去。」
十年前,他成为捐赠人之一,亲眼见证了大奖从无到有的诞生,看着这颗种子破土、生根、发芽。早年在北大学习文学,赴美攻读计算机,回国后创立新东方,再到成立真格基金,王强老师始终被未来科学大奖所代表的那份人类想象力的光亮所吸引。
而今,未来科学大奖推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科研人员持续拓展想象的边界。正如量子物理学家戴维·玻姆所说:「创造力不仅对科学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整个生命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天使投资的世界里,创业公司的成长同样是一个从零到一的过程。科学的突破为后续的技术创新奠定基础,而技术的进步又为商业化应用创造可能。真格有幸从最早陪伴着一群怀揣科技梦想的创业者,走过那段「漫长、痛苦且迷茫的探索」,从未停下对未来世界的想象。
这正是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织的最好证明。
过去十年来,已有 46 位科学家获此殊荣。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老师曾表示:「也许在 100 年后,比起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更想获得未来科学大奖。」
真格也将与创业者同行,一同见证科学的光亮。
以下为王强老师在颁奖典礼致辞:
 ![]()
十年,一种信念的生长
尊敬的各位来宾:
每次到大奖的现场,彷佛步入一个温暖的磁场,内心也倍感从容。这种感觉,就像回家一样。
 ![]()
十年前,我选择加入未来科学大奖,成为一名捐赠人。那时驱动我的,并非一个宏大的叙事,而是一个朴素的初心:我坚信,科学应当如诗一般被铭记,它需要被一种充满人文温度的、超越眼前的方式所看见和拥抱。我们想致敬的,不仅仅是卓越的成就,更是那份探索未知的、孤独却美丽的人类精神。
这十年,我有幸亲眼见证了未来科学大奖从零到一的过程。我们共同呵护的这颗种子,破土、生根、发芽。它从一个理念,成长为一股力量;从一群人的理想,触动了无数科学家、点燃了万千年轻人,并悄然改变着我们这片土地对科学的认知。
我记得大奖科学委员会的老师们曾说过一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话:「大奖从出发的那一天,它的愿景和梦想,既包含了国际视野,也饱含着中国情怀。我们期盼它能对促进世界、特别是中国的科学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正是我们一路走来的写照。今天,未来科学大奖已经成为一座桥梁——它连接科学与人文,连接我们的文化底蕴与未来想象。
我始终相信,我们所坚持的模式——这份对科学纯粹性的守护,对长期主义的坚持——会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认同。它不仅仅是在奖励过去,更是在培育一种面向未来的生态与文化。
展望下一个十年,我希望我们能继续保有这份初创时的纯粹与热爱。也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所有科学家、捐赠人、理事以及每一位关注和支持我们的朋友。是你们,让这一切从不可能成为可能。
谢谢大家。
 ![]()
2025 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
生命科学奖
该奖授予季强、徐星、周忠和,表彰他们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
自 1868 年 Thomas Huxley 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设想以来,该观点长期存在争议。1990 年代,季强和陈丕基(已故)分别报道了发现于中国辽西地区的世界上首例带羽毛的非鸟恐龙化石。徐星和周忠和进一步发现并研究了一系列从恐龙到鸟的过渡物种,通过系统发育分析、解剖学研究和功能推测,从形态和功能上建立了恐龙和鸟类之间的链接。他们的系列工作将「鸟类起源于恐龙」从假说转化为被广泛接受的科学理论。
 ![]()
物质科学奖
该奖授予方忠、戴希、丁洪,表彰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做出的贡献。
拓扑电子材料的发现被认为是凝聚态物理领域近年来最具突破性的进展之一。这类材料在其体态电子能带结构中展现出非平凡的拓扑性质,从而产生具有极强稳定性的表面导电态。它将拓扑学的抽象数学之美与电子材料的实用功能性结合在一起,为自旋电子学、量子计算与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该奖授予卢志远,表彰他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度和数据可靠性领域的发明和引领的贡献。
卢志远博士率先开发了新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NVM)技术,包括高密度每单元 4 比特 NVM 存储、微缩至深度纳米的 BE-SONOS 器件、三维单栅垂直沟道结构 NVM、具备片上自修复功能的高可靠性存储,以及先进的三维 NOR 闪存技术。基于这些关键发明,他带领团队成功开发了新一代 NVM 存储产品,并为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的未来奠定了技术基础,推动了人工智能、移动通信、云计算及边缘计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
 ![]()
下一个十年,让想象不止
同为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的徐小平老师曾说:「科学是这个时代最壮美的诗歌。」
科学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科学的突破让我们一次次见证「不可能变可能」,让我们在广袤无际的世界中勇于探索未知的美。而这份精神也鼓舞着这一代的年轻人去实现他们的梦。从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到技术的创新突破,再到走入千家万户的商业化——这是一条源于科学界、随后由各界接力推动的漫长征程。
为更好地启迪青少年读者与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探索精神,获奖者的个人访谈实录现已被汇集成《「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推出。该丛书收录了每位获奖者的成长经历、奋斗故事,以及他们对科学、研究与人生的思考,试图与读者展开一场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话,更好激励、启迪年轻一代。
这些对话让读者看到,原来获奖者并不遥远。他们有人喜欢读金庸,有人迷恋科幻电影,有人精通小提琴。他们同样有鲜活的生命、满腔的热血,也有挫折中的彷徨。透过文字,我们能真切感受到科学追求的意义:那是一种求真、向善、永不止步的力量。
「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丛书」主编王强老师说:「这些栩栩如生的对话构造了科学家们色彩斑斓的思想景观。这一片片思想景观中所凸显的则是他们在各自不同领域呈现出来的科学的创造力。而真正的『创造力』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及其深邃的意义又远远超出了科学本身。」
 ![]()
未来科学大奖论坛,从左到右依次为:王强、章泽天、高敏、郭晶晶、许戈辉
创造力也是创业者始终向前的原动力。
一如王强老师所说:「坚韧、勇气、耐得住寂寞、热爱、兴趣,只有将这些元素熔铸于长期的追索之中,我们才可能期待超越常人想象的成果。」
今天,未来科学大奖是对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礼赞。下一个十年,真格也将继续守护这份热爱,陪伴更多创业者共赴未竟的想象。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