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不仅是书本上的公式原理,更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为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深化“双减”政策下的实践教学,烟台青华中学初三化学组近日开展了“自制净水器”学科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领略化学的魅力。
从课本到实践,让化学原理“看得见”
活动依托初三化学“探秘水世界”单元内容,聚焦“水的净化”核心知识。教师们以“如何让浑浊的水变清澈”为切入点,通过“滤纸过滤泥沙”“活性炭吸附红墨水”等简单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净水过程。
“当抽象的化学原理变成手中可操作的实验,知识就活了起来。”初三化学组教师表示,这次活动就是要打破化学“抽象难学”的刻板印象,让学生们亲眼见证化学的奇妙。
在创意设计环节,学生们的奇思妙想令人惊叹。有的用裁截后的输液管连接滤筒,通过调节阀门精准控制出水流速;有的结合物理压强知识,在矿泉水瓶底部钻小孔插入吸管,利用气压差控制进水速度;还有小组通过按压针筒加压,观察不同压力下的净水效率差异。
![]()
![]()
![]()
小装置大收获,学科实践结硕果
本次活动共收到68份参赛作品。评委老师从“原理准确性、净水效果、创意性、材料环保性”四个维度进行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6份、二等奖10份、三等奖16份。
“分体式净水储水装置”“压强式分层滤水装置”“输液管控速净水器”等作品因原理清晰、设计巧妙而广受好评。
更可贵的是,学生们在“设计-制作-测试-改进”的完整流程中,不仅巩固了化学知识,更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与动手能力。有学生在分享中感叹:“原来化学净水原理还能和物理压强、器械控制结合起来,真正感受到了学科融合的魅力!”
本次活动也获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可。多位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不仅讲解净水化学原理,还演示输液管、针筒的设计巧思,“让我们看到知识真正‘活’了起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三化学组的老师们表示,未来将继续以课本知识为依托,设计更多“化学+跨学科”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化学魅力与知识融合的价值。
水的净化不易,但比水更澄澈的,是孩子们求知的双眼;净水器的结构看似简单,其中蕴含的巧思与智慧,却远比装置本身更为精密。这次活动如同一粒投入湖面的石子,在青华学子心中激起的探索涟漪,必将扩散至更广阔的科学海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