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华夏大地迈向自主探索的征途上,总有科学家甘当灯塔,奉献自我,照亮前路。
他们或深耕物理前沿,或拓荒数学沃土,或投身国之重器,用智慧与坚守为国家发展筑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五位堪称世界级的华人科学家。
![]()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五、陈省身
陈省身是1911年生人,打小就喜欢数学,成绩一直都相当不错。
凭借这份爱好,他学会了独立思考,也想出了不少更快更便捷的思路,15岁就考上了南开大学理学院,和15岁中秀才的父亲被外人并称为“一门双十五”。
![]()
不过即便有如此实力,陈省身也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从来没放弃对数学的追求。
尤其是在19岁考上清华读研,听了一趟德国数学家的课后,陈省身更加认定自己需要深造,即便他还做过当时还是本科生的杨振宁的老师。
就这样,怀着虚心求教的心,1935年陈省身来到了汉堡大学数学系留学,之后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陈省身就完成了两篇博士论文,而且在1936年就获得了科学博士学位。
![]()
这时候陈省身还有不少奖学金,想到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很快就转到法国留学,师从数学大师嘉当。
在嘉当的培养之下,陈省身的数学实力又有所提升,有次他花好几个月解开了嘉当留下的难题,嘉当直接评价:
“这是中国年轻人做到的最好工作。”
![]()
显然,这时候的陈省身已经是实实在在的数学家。
不过陈省身依旧没有沉浸在被认可的喜悦,反而依旧在数学界不断研究,之后不仅在1943年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高斯-博内公式内涵证明,1945年更是提出了“陈类”不变量,开创了“微分几何新时代”。
这时候他已经在国外声名鹊起,只要他按部就班还能获得更多的名和利。
![]()
可陈省身明白小我和大我的优先级,在听说国内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当即就抛下在国外富丽堂皇的实验室,毅然前往了当时漏风漏雨的西南联大课堂任教。
之后便在教育界细心耕耘,用几十年的时间为祖国培养新鲜血液,还自掏腰包设立奖学金,就是为了尽自己最大可能奉献祖国。
而且与此同时,陈省身的研究也没有落下,凭借优秀的研究,他之后还成了历史首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
![]()
四、丁肇中
丁肇中1936年出生在美国,不同于当时动荡不安的中国,那里十分的稳定与和谐。
可其父母不管这那,对于他们而言,中国才是他们的家,没几个月就带着孩子回到了中国。
然而在1937年,抗战爆发,国内形势更加动荡,丁肇中一直到12岁,都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
直到1943年,他才有机会到学校安稳读书,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几乎每两年就转校,到后来还转到了我国台湾。
![]()
但这不完全是坏事,在这样坎坷的学习路上,丁肇中更加珍惜学习时光,一有时间他就用心读书,不会的也会问问博古通今的父母,渐渐地丁肇中还真就追上了同龄人,并且成绩一直都十分不错。
等到丁肇中获得更高的学历,他对于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深,尤其是在粒子物理方面。
当时他只是听到了一次物理讲座,就对这行深爱不已,不仅在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一直泡在实验室,做出了很多成绩,也获得了物理硕士、哲学博士等学位。
![]()
而在这之后,丁肇中还去了密西根大学进行物理研究工作,同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等人一同搞研究,做出了不少成绩。
在1972年,丁肇中更是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关,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发现了新粒子,取名为“J”,因为和“丁”相近。
![]()
这次研究发现可是让丁肇中的名气大涨,他在1976年还借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过丁肇中依旧没有满足,在之后不仅保持着对研究的热情,还在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做出了许多杰出贡献。
![]()
三、钱学森
对于国内外很多人而言,钱学森这个名字已经相当熟悉,因为他28岁就成了加州理工最年轻教授,“两弹一星”的称号也至今让我们动容,其天才的大脑绝对称得上是毋庸置疑。
但正因如此,在钱学森在美国萌生了回国的想法后,他可没少因为美国受罪。
毕竟美国也很清楚钱学森的实力,害怕他回到中国后让中国发展突飞猛进,先是给他令人瞠目结舌的优厚待遇,之后又找借口吊销他的安全许可证,软禁了他5年之久。
![]()
换作一般人,恐怕就要折服于美国的威逼利诱之下,但钱学森选择相信祖国,一直没放下回国的信念。
到了1955年,经过钱学森和祖国的共同努力,他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可经历了这么多的钱学森却并没有着急在中国安居乐业,反而很快就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牵头组建了团队和研究所,投身于了国防。
在简陋的环境下,用落后的设备日日夜夜的研究实践,终于搞出了“两弹一星”的成绩。
而这也让我们至今铭记在心。
![]()
二、姚期智
姚期智同样是位天才,高三的时候就开始看亚瑟·爱丁顿爵士的相对论副本,学有所成后还提出了很多理论,在密码学和量子计算等领域都有所建树,还成了首位获得图灵奖的华人。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姚期智主要在美国任职,而且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身份,显然身处名利当中。
可在2004年9月之后,他却辞去了在国外的一些职务,回国当了清华大学的教授。
![]()
凭借多年在科学界的打拼,他用努力填补了中国国内计算机学科的空白,还让清华大学第一次及其了理论、应用、系统结构和软件四大领域的学者。
与此同时,他也没忘记精进自己的实力,在去年他还当上了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依旧在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国科技发展。
![]()
一、杨振宁
杨振宁这个名字如今应该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存在,他从战火中成长,也在战火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从美国学界闯荡多年后,亦如爱他爱国人士毅然回到祖国,为祖国科教实打实的做贡献。
从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荣誉教授,到成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杨振宁用实际行动哺育着一批又一批渴望知识的华夏子女。
即便在2003年,他已经八十岁高龄,他也会坚持为大一新生传道守业解惑,别人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是活到老教到老,十分令人敬佩。
![]()
结语
这些科学家可能有不同的经历,但对中国有同样的报国之心。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科学确实无国界,也证明了科学家确实有祖国。
参考资料:
百科-杨振宁
![]()
百科-姚期智
![]()
大众网-人生几何——追忆数学大师陈省身的"几何人生"
![]()
中国科学院-钱学森的科学贡献
![]()
百科-丁肇中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