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人尚白。”《礼记·檀弓上》如此记载,且“戎事乘翰,牲用白”。现代学者往往质疑这个说法,认为是后世掺杂五行学说后的建构。但裘锡圭先生指出,在殷墟甲骨卜辞里,确有殷人重视白马的证据。例如,殷人在占卜“取马”“以马”“来马”乃至马的灾祸、死亡等事时,一般不指明马的毛色,唯“白马”一词屡次出现,甚至好几次问将要出生的小马是不是白色。裘先生还据《甲骨文合集》3410指出商王曾亲自占卜“子白羌”所生之子是否肤白的事情。(裘锡圭《从殷墟甲骨卜辞看殷人对白马的重视》)
那么,商人为什么崇尚白色呢?白色动物被视为祥瑞,可能是因为少见。除了白马,甲骨卜辞里还提到白猪、白牛、白羊,都是用作祭祀。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普瑞兹克亚洲艺术主席、学者汪涛还提出一种解释,他在《颜色与祭祀》中对比了那登布人文化,推测白色在先民这里,尤其与祖先崇拜有关。白色象征着纯洁、神圣与慷慨,可以沟通生者与死者,并且与血缘相关的生殖与哺育都包含白色元素。“商代祭祀中颜色的使用透露出一个潜在的颜色文化系统,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至深,值得考古学家和学者的进一步探讨。”汪涛说。
![]()
1969年,人类学家布伦特·柏林和语言学家保罗·凯研究数种世界语言后发现,大部分语言都是按照同样的顺序创造颜色的名称。最先被区分出来的与其说是颜色不如说是明暗,即白(亮色)、黑(暗色),然后就是红(血液和泥土的颜色),接下来才是黄或绿、蓝等等。
我们也在殷墟博物馆的展厅里寻找尚白的证据。副馆长赵清荣告诉我们,可以去看看白陶。陶器是殷墟出土最多的文物,也最能体现殷墟文化的基本形态。新石器早期即出现的白陶,到商代后期高度发展,作为敬鬼神的祭器,地位比铜器更高,是商人尚白的一大体现。(岳占伟等《殷墟白陶的初步研究》)
![]()
白陶豆 晚商 2021年安阳大司空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
白陶碎片 晚商 1978年安阳侯家庄北地M1出土器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白陶也是当时制陶业高度发达的见证:白陶的质地比较坚硬,烧造温度达到1000摄氏度以上,但是因为它的原料高岭土稀少,所以数量也比较少。”赵清荣介绍,“‘伟大的商文明’展厅里这件在大司空出土的白陶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比较完整的一件。另外在‘世界的商文明’展厅里,复制了一件美国弗利尔博物馆的白陶罍,但那是流散出去的,不是科学发掘出土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