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强调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特别提出,每周鼓励设一天“无作业日”。
看到这个消息时,我想起今天早晨单位里的聊天。
今天早晨到了单位,听见几个女同事正在叽叽呱呱相互说着孩子做家庭作业的事。这个话题,由一个女同事吐槽她孩子老师布置作业引起的。
![]()
这个女同事说,孩子的语文老师,昨晚布置作业特别多,有些莫名其妙,把孩子给愁哭了。她便打电话给老师,问能不能少做一些,说语文作业确实太多了,还有其他作业,合在一起,恐怕得做到12点。
那个语文老师布置了多少作业以至于把孩子愁哭了呢?原来,语文老师布置写3篇小练笔,字数都得在400以上,然后还有阅读摘抄。
阅读摘抄做起来容易,但写3篇小练笔不容易。说实话,虽然名曰“小练笔”,但实际上就是3篇作文,而一晚上写3篇作文,这个量确实太大了,对于学生来说,一篇得个把小时。再加上阅读摘抄,再做数学、英语作业,真够五六个小时的,做到夜里12点可能也写不完,怪不得孩子都愁哭了。
还好,语文老师同意了我这个女同事的请求,并且在群里通知所有同学,只要写两篇。但其实,就这也很多。
这个女同事说,她每天晚上陪孩子写作业,很少能在10点之前完成,一般都在10点半之后,有时到11点。而她孩子,不过才上四年级。
这个女同事说,有一天晚上,孩子的作业在10前就做完了,那晚孩子很高兴,他们就特别庆祝了一下。
![]()
这个女同事的吐槽,引起了另外三个女同事的思想共鸣,议论纷纷。她们的孩子也只是上小学四五年级。
有人说那个语文老师布置那么多作业是变态,有人怀疑语文老师可能是在补作业。然后她们纷纷讲述自己家孩子晚上做作业的情况,也都是要写很长时间。
其中有一个人说,她家孩子之前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是数学老师布置做几个练习,有人反映太多了,老师在群里说了两个不要做的,她孩子看到后哇地大哭,原来那两个不要做的,这孩子正好先做完了。
从这几个女同事的话里,可以看出,虽然她们的孩子上不同的学校,但是晚上回家的作业都很多,最低都要写到10点。而这,还是在课后服务之后的。
所以问题就来了,课后服务真的能够减轻学生负担吗?课后服务规定,家庭作业尽量在学校完成,可是有几个学校能够做到呢?而又为什么做不到呢?
![]()
现在,教育部发布文件,再次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还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这确实是好事儿,因为现实情况真的太严重了。
只不过,减负令早就多次“史上最严”了,甚至还规定家庭作业尽量在学校完成,但现在的情况,学生回家依然要写几个小时,这是值得深思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课后服务。
前几天,《半月谈》发表一篇文章,题为《课后延时服务,何去何从?》,指出有些地方的课后服务严重跑偏,不仅没能减轻学生负担,反而等于又多上了两节课,回家还得做很多家庭作业。
其实,恐怕不是有些地方跑偏,大多数地方都跑偏了,毕竟现在教育卷得太厉害,学校和老师也是身不由己。
所以实际上,“无作业日”的设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落实课后服务的规定,让课后服务回到正轨,回到“服务”的初衷,为需要服务的提供服务,而不是强行为不需要服务的提供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