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有谣言说欧盟是美国的走狗?我澄清下,这不是谣言”。
2024年11月,希腊前财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在视频中那句带着无奈与反讽的话,瞬间激起千层浪。
这番言论迅速引发中国网民的广泛讨论,被视作对欧美关系最直白的注解。
这个由27个成员国组成、经济总量占全球17%的区域联盟,为何会被自己的前成员国财长如此评价?
![]()
从言论到行动
瓦鲁法基斯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欧盟长期对美妥协现实的精准概括。
这位曾亲历希腊债务危机的前财长,因推动中资收购比雷埃夫斯港、反对“三驾马车”严苛救助条件,被部分民众骂作“卖国贼”。
他在餐厅遭人暴打住院,更因触动欧盟与美国绑定的利益格局,被高层施压,最终在赢得全民公投支持后仍被迫辞职,只当了162天财长。
![]()
2024年7月,冯德莱恩与特朗普会晤后签订的关税协议,让欧盟的依附姿态暴露无遗。
协议中,欧盟需对美国商品支付15%的关税,这一比例比特朗普2018年发动贸易战前高出数倍,却未换来美国对等的关税减免。
更令人咋舌的是,欧盟还承诺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并采购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
冯德莱恩将其称为“历史性胜利”,但法国总理贝鲁直言当天是“黑暗的一天”。
![]()
德国总理默茨也承认协议会对德国乃至欧洲经济造成“重大伤害”。
时隔一年后的2025年7月,类似的剧情再度上演,欧盟与美国达成新贸易协议。
15%的关税被延续,欧洲政商界一片哗然,德国工业联合会成员尼德马克直言这是“最后一记警钟”。
在安全领域,欧盟的妥协更加彻底。
![]()
2025年6月北约荷兰海牙峰会上,特朗普提出所有成员国需将军费提高到GDP的5%,这一要求远超多数国家承受能力。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明确表示,这将迫使国家提高税收或削减福利,根本不可持续。
但北约秘书长吕特却提前私下告知特朗普“已让所有人同意5%目标”,还在晚宴上当众致谢“多亏了您推动我们”,被媒体形容为“北约为讨好特朗普集体交作业”。
![]()
俄乌冲突则成为检验欧盟战略自主性的试金石。
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欧盟的每一步决策都紧跟美国设定的路线图。
美国主导对俄制裁,欧盟全盘接受,美国推动对乌军援,欧盟出钱出力。
更荒诞的是,2025年7月特朗普宣布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却要求北约承担费用。
![]()
尽管包括欧盟外长卡娅·卡拉斯在内的多国提出质疑,认为“出钱的是欧盟,却成了美国援助”。
但此事最终仍被强行推进,形成“美国卖军火、北约买单、乌克兰收货”的畸形模式。
欧盟的持续妥协,并非短期政策失误所致,而是源于其先天的结构缺陷与后天的外部绑定。
![]()
欧盟依附性的根源
欧盟的内部结构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分裂的种子。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精准评价,“欧盟是由50%的小国和50%不知道自己是小国的国家组成的。”
27个成员国在历史文化、经济水平、政治诉求上存在巨大差异。
法国追求“战略自主”,波兰则主张“紧跟美国”,德国希望保住制造业优势,东欧国家更看重安全援助,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使得集体决策困难重重。
![]()
这种“多国一体”模式仅在经济合作领域取得过一定成效。
在外交和军事等核心领域,由于缺乏统一的军队、财政和外交机制,根本无法形成一致立场。
波兰、匈牙利等对美依赖较强的国家,常常在关键时刻站在美国一边,与法德等国的诉求形成直接冲突,进一步削弱了欧盟的谈判底气。
![]()
更关键的是,欧盟的诞生本身就带着美国设计的烙印。
瓦鲁法基斯在分析中直白指出,欧盟的雏形“欧洲煤钢共同体”,并非欧洲人为自身利益打造的政治联合,而是美国为解决二战后产能过剩问题搭建的系统。
当时美国生产了大量洗衣机和汽车,急需稳定的大市场消化商品,一个经济统一的欧洲成为最佳选择。
![]()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洲注入美元,欧洲用这些资金购买美国商品,美元再流回美国。
这既解决了美国的产能问题,又巩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让欧洲经济从根源上与美元绑定。
而这种绑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深化,美国通过多种手段强化对欧盟的控制。
2008年金融危机更让这种绑定的后果暴露无遗,从欧美流入美国的廉价资本催生金融泡沫,最终却由欧洲承受苦果。
![]()
长达十几年的经济紧缩和低增长,导致电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投资严重不足,如今已全面落后于中美。
缺乏独立的金融和科技体系,让欧盟在与美国的博弈中毫无还手之力。
对美国的过度依附,正在让欧盟付出越来越沉重的代价。
![]()
欧盟的多重困境
关税协议带来的负担正在层层传导,15%的关税让德国等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承受巨大压力,默茨坦言德国经济将因此遭受“相当大的损害”。
军费提升要求则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压力,欧盟国家本就背负着能源危机、通胀压力和债务负担。
如今又要被迫增加军费、采购美军火、修建美军事基地,只能通过削减民生福利或加税来应对。
这让普通民众承受着高通胀与低工资的双重挤压,反全球化情绪日益高涨。
![]()
产业领域的自主能力正在被逐步瓦解,美国军工企业借军费提升之机加速渗透欧洲。
2024年,洛马和雷神的欧洲市场营收占比已超过11%。
欧盟本想发展自主防务工业,却在北约体系下被美国军工企业彻底挤压,最终沦为“军火消费区”。
![]()
内部团结的裂痕也在不断扩大,2025年美欧新贸易协议签署后,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公开反驳冯德莱恩。
他指出协议“单方面让步,完全不符合欧洲利益”,并揭露仅新增关税就为美国带来270亿美元收入,而欧盟未获任何实质性回报。
这种依附性还让欧盟在全球格局中逐渐边缘化。
![]()
中国曾将欧盟视为“潜在的战略伙伴”,寄予其摆脱美国束缚、成为全球独立一极的希望,期望共同构建多极世界。
但随着欧盟在对华政策上日益向美国靠拢,在美国推动的贸易战和技术封锁中选择站队,中国逐渐认清其受美国制约的本质。
最终放弃了“联合欧盟平衡格局”的期待,明确未来交往中“不必再过度寄希望于它”。
![]()
结语
瓦鲁法基斯那句“年轻时我也曾幻想欧洲能独立,直到我当了希腊财长”的感慨,如今听来满是悲凉。
过度依附美国的代价正在不断显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欧盟完全没有自主的可能,真正的障碍在于其是否愿意为自主付出代价。
唯有直面代价才能寻求突破,自主的代价或许沉重,但依附的代价终将更加惨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