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书记雷书记,一群不认识的年轻人在我们村子里乱涂乱画哦!”村民老邓急匆匆地来到塘村村委会喊道。
“不要急不要急,这帮人是来自广东艺术职业学院的大学生。”村支书雷键峰连忙招呼老邓到办公室坐下,解释道:“他们来帮我们美化村庄的!大家要大力支持配合哟,让我们一起期待村子的变化吧!”
![]()
近日,来自广东艺术职业学院的“绘”城故事、青“绘”乡韵、乡村“绘”美三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40多名大学生,深入黄圃镇塘村开展了为期5天的墙绘实践活动,用艺术笔触为乡村添彩,累计创作13幅墙绘作品,美化了约260平方米的乡村墙面。
![]()
10月21日傍晚,突击队抵达黄圃镇。团乐昌市委、黄圃镇相关负责同志与队员们围坐交流,从黄圃镇的民俗风情、田园风光到未来发展愿景,细致敲定墙绘的风格、内容与主题,同时勉励队员们要带着青春热血与专业底气,准备为乡村风貌注入全新艺术活力。
![]()
5天实践里,队员们以乡村墙面为画布、以本土文化为底色,上演了一场“艺术点亮乡村”的“变形记”。队员们通过清洁墙面、起稿、上色、刷防水漆等多个创作流程,一面面空白的墙面被改造为艺术的画板,让一幅幅鲜活的作品呈现在村子当中。
![]()
![]()
![]()
![]()
![]()
![]()
如今走进黄圃镇,曾经单调的墙面早已蜕变成一幅幅鲜活的“文化展窗”——有的勾勒着金黄稻谷沉甸甸压弯枝头的模样,满是丰收的烟火气;有的绘着灵动鸟儿栖于枝头、熊猫憨态可掬的萌趣画面,添了几分自然生机;还有的将本地农特产品巧妙融合,让熟悉的乡土记忆跃然墙上。原本单调的墙面被赋予艺术生命,成为乡村文化的展示窗口,提升了黄圃镇的乡村“颜值”与文化“气质”。
![]()
![]()
![]()
![]()
![]()
![]()
![]()
![]()
![]()
![]()
![]()
![]()
“绘”城故事突击队龙晶晶:当我带着画笔颜料站在黄圃镇的墙面前,我才真正懂了“设计不止于屏幕”。从前在软件里拖拽锚点、调整色值,总觉得精准的参数就是完美,可当指尖触到粗糙的墙面,听着路过的阿婆说着当地的方言,突然才发现设计的温度,是可以藏在颜料与图案的磨合里,藏在作品与乡土的共鸣中。原来设计专业教会我的不只是技法,更是让我懂得从电脑前走到乡野间,把对美的理解,变成能被触摸、被感知、被记住的烟火气,才是这段旅程最珍贵的收获。
青“绘”乡韵突击队李怡静:从前在画室里画设计稿,桌面永远干净,颜料按色号排得整齐,画错了大不了一键撤销。可在黄圃镇画墙绘的第一天,我就被现实上了一课,搭着梯子够高处时,会担心身体晃动;调好的颜料,会洒在鞋上;墙面的坑洼更是藏着“陷阱”,明明在纸上流畅的线条,落到墙上总要反复补色。原来设计从“纸上”到“墙上”,差的不只是尺寸,更是与环境博弈的耐心。对比设计,墙绘是满手的颜料渍、沾满颜料的裤脚,还有墙面上带着“不完美”却鲜活的画面,突然懂了,比起最终的成品,这段在阳光下调色、在村民的建议里修改、在疲惫中坚持的过程,才是对“设计”最生动的注解——它不是冰冷的像素,是带着温度的坚持,是用双手把理想一点点变成现实的踏实。
此次墙绘行动,是团乐昌市委引领青年入县下乡,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也是贯彻落实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广东行”专项行动的具体举措。行动为高校学子搭建了“专业知识转化为乡村动能”的实践平台,让艺术才华在乡村落地生根,也为黄圃镇引入优质艺术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与文化内涵。
接下来,团乐昌市委将继续当好“桥梁纽带”,推动更多高校资源、青年力量下沉乡村,让更多青年以青春之笔、实干之力,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让青春在服务乡村、奉献社会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青春乐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