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近期,重庆市戒毒康复所开展“陶火淬心,墨韵涤尘”心理健康暨文化月活动。该活动以陶艺创作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将心理健康目标融入艺术实践,探索出“陶艺+文化+心理”三位一体的特色康复路径,为自愿戒毒康复人员搭建起沉浸式心理修复平台,助力其实现心灵疗愈与成长。
与传统心理辅导不同,本次活动将陶艺创作全流程与心理健康目标相融合。通过引入情绪觉察、情感表达、生命意义探索等团体辅导主题,并巧妙结合陶泥塑形、颜色情绪图、梅兰竹菊纹样寓意等传统文化元素,构建了一个沉浸式、体验式的心理修复空间。陶土的可塑性成为人格重塑的象征,釉彩的挥洒化为情绪的出口,而梅兰竹菊的品格寓意则成为精神引领的坐标,实现了艺术表达、文化浸润与心理成长的三维互动。
活动设计遵循心理修复的渐进规律,以四周为周期,层层递进地引导戒毒人员完成从自我认知到信念确立的完整成长路径。首周围绕“泥胚塑形”展开,戒毒人员在捏制陶泥的过程中觉察情绪、梳理自我,开启自我认知重建;第二周进入素胚上釉阶段,借助“颜色情绪图”,他们学习识别、表达情绪,掌握可视化情绪管理策略;第三周通过陶盘绘制“梅兰竹菊”,在了解传统文化寓意的同时,深度探索生命价值;第四周以陶艺成果展收尾,经窑火淬炼的作品,成为戒毒人员自身成长的隐喻——如同泥土成器,他们也能穿越困境、重塑人生。
“在画梅花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也应该像它一样,有熬过寒冬的勇气。”活动结束后,多位戒毒人员表示,这种“动手又走心”的方式让他们在放松、投入的状态下实现了心理的疗愈与成长。
重庆市戒毒康复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陶火淬心,墨韵涤尘”心理健康月活动,是戒毒康复所教育矫治工作的创新实践。未来,将继续深化这一特色模式,进一步拓展传统文化与心理融合的广度与深度,引入书法、国画等更多传统艺术形式,持续为自愿戒毒康复人员的心灵成长与社会回归赋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