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雾尚未散尽,周来东已经踩着露水走在田埂上。这位被群众亲切称作为“老周”的社区民警,正了正警帽,手里拿着那本几乎从不离身的笔记本,在他的“责任田”中,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用责任耕耘着和睦的土壤。
![]()
“老周!快来劝劝!”村头传来网格员焦急地呼喊。周来东加快脚步,只见两兄弟在田埂两侧对峙,一个攥着锄头青筋暴起,一个指着新挖的排水渠满脸通红。
事情要从十月初说起。两人本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却因一道田埂的归属闹得水火不容。第一次上门调解,周来东刚说明来意,大门就“砰”地关上。第二次带着村里的村干部同去,兄弟俩干脆躲了出去。第三次,连周围的邻居都看不过去:“老周,别白费劲了!”
深夜的办公室里,周来东把笔记本摊在桌上,用红笔圈出矛盾焦点:三寸田埂的背后,是十年前老人去世后留下的“心结”。第四天清晨,他提着两袋从来老家带来的特产登门,不说调解,只唠家常。第五回带着从村委会拿来泛黄的田亩图纸上门,兄弟俩终于肯隔着门缝听两句。到第六次,当周来东顶着秋雨站在泥泞的院坝里,弟弟终于红着眼睛拉开门:“周警官,您何苦……”
![]()
就在老周的不懈努力下,兄弟二人终于愿意来到所内的调解室里心平气和的谈一谈。周来东没有急着划分界线,而是先将田亩图纸在桌上摊开,又拿出当年分家的老契据。“按图纸和契据的记载,界石该往南移两寸。”他用手指轻轻点在图纸的一个点,声音沉稳。随后,他转过头,望向面色紧绷的哥哥,温声道:“你弟弟或许忘了,可他七岁那年发高烧,是你连夜扛着家里最好的稻谷,跑了几十里路去镇上换药……这些事,咱自家人不能忘。”话音落下,调解室里一片寂静。弟弟猛地抬起头,看向身旁的兄长,眼眶霎时红了。
情、理、法如同三股麻绳,在他手中编织成解结的利器。他带着两人回到田埂上并请来村上的老人还原祖田旧界,带着测绘员复核土地数据,更把两家人请到当年共同种的老槐树下喝茶。当哥哥颤抖着攥住十年前的分家协议,当弟弟哽咽着说起儿时哥哥背他过田沟的往事,横亘在兄弟间的冰墙终于崩塌。
![]()
在周来东的笔记本里,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今年以来,他成功化解了100余起纠纷。每一次调解,他都不是简单地划分界限,而是细细梳理矛盾背后的脉络——哪家是为了争口气,哪家是确有难处,哪家只是缺少一个台阶下。
夕阳西下,金色的稻浪在秋风中摇曳。那对和好的兄弟正一起开挖新的水渠,汗水在夕阳下闪着光。周来东站在田埂上做着回访记录,身后传来热情的招呼:“老周警官,新米出锅了,来家里吃一碗!”这一刻,所有的奔波与疲惫都化为了欣慰。
![]()
暮色渐浓,周来东踏着月色往回走。路灯一盏盏亮起,照亮他警服上的斑驳——那是穿梭田间留下的印记,是岁月赠予基层民警的勋章。同时在警务站外的宣传栏上,“有事找老周”几个粉笔字在灯光下也显得格外醒目。
文/苏景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