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会儿说谁是猛将,其实都一样,哪个不是刀山火海里滚出来的,张飞赵云那帮五虎将,个顶个都是狠人,天天脑袋别裤腰带上打仗,张郃也一样,官渡,长坂,定军山,哪一场不是玩命,可他就有那么两次,眼看就能把对面干掉,手却停了,一次对着赵云,一次对着张飞,这俩人哪是省油的灯,放走任何一个,你自己的地位都得掂量掂量,他就是没动手,
![]()
他不是怂,是脑子太清楚知道怎么活,张郃最开始跟的不是曹操,在韩馥那当个军司马,后来跟了袁绍,混到个宁国中郎将,盘子挺大,可袁绍那个人,主意正得很,听不得不同意见。
![]()
张郃当时就说了,曹操粮食快没了,咱们派点轻骑兵去烧他后路,袁绍直接来一句,我兵多着呢,用你那点小聪明,说白了就是自负过头,官渡那一把火,乌巢烧个精光,张郃跟高览一看这架势,回去也是个死,干脆直接投了曹操,
![]()
降将这碗饭,真不好吃,曹操是明白人,可他手下那帮老兄弟,张辽,徐晃,于禁,谁拿正眼瞧你,心里都防着一手,用你,也盯着你,你想出头,又不能太出头,张郃在赵云身上,看到的可能就是自己。
![]()
长坂坡那次,赵云怀里抱着阿斗,后面全是追兵,前面乱糟糟的,曹军里头那个晏明,冲上去没三回合就让人挑了,赵云连气都不带喘的,张郃就赶到了,两个人打了十几个回合,谁也没讨到好,赵云马失前蹄,一下栽进坑里,这要是换个人,长枪往前一送,赵云的故事就到这了,可张郃就愣在那,没动,他不是下不去手,是不想下手。
![]()
一个降将,最怕的不是没功劳,是功劳太大,大到主子都觉得你是个威胁,身边的同僚也嫉妒你,两头不讨好,刚投奔曹操,根基不稳,这时候杀了刘备手里的头号大将,未必是好事,曹营那帮老资格只会更提防你,觉得你这人心太狠,哪天风向一变,自己连个退路都没有,张郃就当没看见赵云,别人觉得是他反应慢了,其实是他活明白了,
![]()
后来曹操是真器重张郃,这人会打仗,也懂规矩,汉中,潼关,祁山,街亭,哪儿都是硬骨头,他都能啃下来,张郃这样的人,一辈子都在证明自己,官渡投降是污点,定军山守不住是失误,他得不停地打,不停地赢,跟张飞那一仗,刘备张飞一起打汉中,曹操就让张郃去顶,一万人对一万人,几十个回合下来,愣是打了个平手。
![]()
张飞都上火了,说你这老小子滑得跟泥鳅一样,张郃心里有数,跟张飞打成平手,差不多就是他的天花板了,他不会去拼命,张飞打的是一口气,张郃打的是怎么活下去,命太贱,没人看得起你,功太高,没人信得过你,他得留着这条命,给自己留条后路,这事关安全感,
曹操没了,曹丕曹叡接着用他,张郃官越做越大,征西将军,封了鄚侯,看着风光无限,其实每一步都走在刀尖上,诸葛亮北伐那几年,张郃就是个救火队员,街亭那边马谡丢了,司马懿让他去追,祁山刚把蜀军赶走,又让他去追,结果一头扎进埋伏圈,木门道那阵箭雨下来,张郃就死在乱军里头,
![]()
史书上就一句话,中箭死了,没人替他喊冤,也没人格外悲伤,司马懿嘴上说着可惜,心里估计松了老大一口气,太聪明的人,死的时候总是静悄悄的,张郃算计了一辈子人心,到头来,最靠不住的就是人心,
![]()
说张郃怕死也不对,他这辈子都在打仗,官渡,汉中,祁山,战功簿上写满了他的名字,他怕的是死得没个响动,他太懂三国那个时代了,忠臣义士能青史留名,剩下的大部分人,就是史书里一行字,“某某投降,某某战死”,他不想当那个背景板,他想活得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算计,自己的选择。
![]()
不杀赵云,不是手软,是清醒,不跟张飞死磕,不是打不过,是懂分寸,这才是一个老将军的智慧,天天在战场上混,能打,但不乱打,能立功,但不抢功,能看清形势,不搅乱自己的节奏,这不是懦弱,这是活得透彻,
![]()
三国里头,每个人都活出了一种宿命,关羽死在骄傲上,张飞死在暴躁上,赵云死在忠诚上,曹操死在多疑上,张郃可能就是死在太聪明上,他一辈子都在想怎么活,最后发现,在权力和大势面前。
![]()
聪明顶多让你多活一阵子,他不敢对赵云下死手,不是怕赵云,也不是怕曹操,他只是明白,那些下死手的人,自己也活不长,放过赵云,某种意义上,也是放过他自己,最后死在箭下,也算是他的命,乱世里能活得这么明白,已经很不容易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